单项选择题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反割台斗争
D.义和团运动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2.单项选择题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都是()

A.为扭转贸易的逆差
B.为打开中国市场
C.为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D.为掠夺中国财富

3.单项选择题中国近代一中外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一条款实际上()

A.假作公允以欺骗舆论
B.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C.被迫对中国作出有限的让步
D.维护英国人控制下的海关权威

5.单项选择题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8.单项选择题有“中国第一商业街”美誉的上海南京东路,初名花园弄(派克弄),俗名大马路,1865年被英租界当局更名为南京路。英租界更名南京路的主要原因应是()

A.租界源于《南京条约》之规定
B.寓意征服中国,南京是中国的首都
C.英国殖民者为了纪念南京开埠
D.南京是英国人最早到达的省会城市

最新试题

19世纪80—90年代中外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签订的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华文明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这次战争,迫使中国带着深深的屈辱开始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蹒跚而行。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不仅因为它是外来、强迫、后发的,更是因为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大清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这个挑战实际是‘现代化’开端的意义竟毫无认识,因此不知所措。”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蒋廷黻说,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文中“争所不当争”是指()

题型:单项选择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题型:单项选择题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协定关税”;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又取得“在华设厂”的特权。这两者的共同点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5年),一位美国商人来华,这时他享有的特权有()①他可以到安徽黄山观光旅游②他在中国触犯了中国法律可以不受中国官员的审判③可在汉口租赁土地④可在重庆开设工厂

题型:单项选择题

有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依据其观点,可能会对1840——1912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①鸦片战争②太平天国运动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④辛亥革命

题型:单项选择题

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30余年(188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哪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文本照片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题型: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