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其中1923—1926年的频度高于前两段时期,其原因是()

A.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
B.十月革命的影响
C.国共合作出师北伐的推动
D.土地革命的开展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2.单项选择题1923年中共“三大”指出:“对于工人农民之宣传与组织是我们特殊的责任;引导工人农民参加国民革命是我们的中心工作。”材料主要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A.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B.以组织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C.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D.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5.单项选择题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革命与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之一
B.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确立了同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方针
D.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

最新试题

中国社科院张海鹏教授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道路。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这里所指的过渡期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梁漱溟在《论学生事件》一文中对于青年学生火烧交通总长曹汝霖私宅、痛打驻日公使章宗祥的公开质疑:“我的意思很平常,我愿意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愿意检厅去提起公诉……纵是国民公众的举动,也不能横行,不管不顾。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下列与作者观点一致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一位西方观察家在1919年5月这样报道了当时的形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不论你走到哪家饭馆,不论遇到哪一伙工人,你都能听到他们在谈论这些事情。茶馆里‘莫谈国事’的招牌已经过时了。”这说明当时()

题型:单项选择题

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五四运动能够取得初步胜利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题型:单项选择题

“总税务司通令”是自1861年开始中国近代海关总税务司下发各海关税务司的普发性公文,以英文行文。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致力于将通令改为中文行文,1942年这一诉求得以实现。由此可知,这一转变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题型:单项选择题

20世纪20年代,研究五四运动的文章较少,到30年代中期,学术界把五四运动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来研究,促使人们对“五四精神”进行反思。出现这种情况的历史背景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五四时期,各色各样的主义蜂拥而入由国,从新实在论到尼采主义.国家主义,从先验主义到英美经验主义,实验主义乃至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都曾化为众多中国人的言谈和文章。这一思想状况()

题型:单项选择题

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其影响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