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C、“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2.单项选择题1844年,英国怡和洋行的一支满载茶叶的船队来到中国,它可以在下列哪些城市进行合法通商贸易()

A、宁波、上海
B、杭州、福州
C、厦门、重庆
D、苏州、广州

3.单项选择题据《清代野记》记载:“咸丰十年(1860年),庚申科会试,各省士子到京者,不及往年之半……边省竟有全无一人者。”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太平天国运动冲击
B、清朝政治信誉扫地
C、内忧外患政局动荡
D、科举制失去吸引力

4.单项选择题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背景相同
B、目的和性质相同
C、方式相同
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7.单项选择题鸦片战争中国败英国胜根本上取决于:()

A、指导方针
B、社会制度
C、国民素质
D、科学技术

最新试题

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30余年(188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哪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文本照片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题型:单项选择题

如图,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与空白a、b、c、d相对应处,应补填上()

题型:单项选择题

《剑桥中国晚清史》写道:“改革派人士认为,了解西方的最好途径是和平,而不是战争……他们相信西方人志在贸易,而不在领土。因此,中国的方针是用商业特权安抚侵略者,用物质的诱饵来控制他们。”下列对“改革派”的评价错误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英国在18世纪中期的对华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其主要原因在于()

题型:单项选择题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在经历了2008年令人兴奋的北京奥运会和2009年令人敬畏的国庆60年阅兵后,世博会完成了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三连胜”,北京和上海成为中华民族崛起的见证。以下对这两个城市表述正确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纪念馆是为纪念有卓越贡献的人或重大历史事件而建立的陈设实物、图片等的房屋。下列纪念馆所承载的历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19世纪80—90年代中外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签订的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