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种观点:“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陈旭麓所说的中国是被哪场战争“轰出中世纪”的()

A、甲午中日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单项选择题

关于《清代的水田价格与米价》理解,不正确的是()

清代的水田价格与米价

A、白银大量流入是造成中国地价与米价上涨的重要原因
B、康乾时期人口的大量增加是粮价上升的直接因素
C、鸦片战争后的地价与粮价呈同态上升趋势
D、太平天国运动是粮价升高地价下降的重要因素

2.单项选择题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

A、打开了西南门户
B、由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C、取得在华建立租界的权力
D、取得了领事裁判权

3.单项选择题下列《南京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的是()

A、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B、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C、割香港岛给英国
D、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

4.单项选择题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社会矛盾变化
B、革命任务变化
C、社会性质变化
D、革命目标变化

7.单项选择题对“半殖民地”的理解准确的是()

A、政治上被帝国主义占领
B、丧失了部分主权,形式上保留了自己的政府
C、丧失了全部的主权,保留了封建主义
D、既保留了封建主义,又产生了资本主义

8.单项选择题英国侵略者说:“中国的禁烟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这对英国是很有利的,因为这终于可以使我们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段话表明()

A、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借口
B、鸦片战争是“维护商业”的战争
C、“夷兵之来,系由禁烟而起”
D、战争后强迫清政府惩办林则徐

10.单项选择题西方列强在19世纪40—60年代对中国进行侵略的主要目标是()

A、割占中国的领土
B、强迫中国开埠通商
C、勒索巨额战争赔款
D、迫使中国签订“城下之盟”

最新试题

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30余年(188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哪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文本照片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题型:单项选择题

蒋廷黻说,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文中“争所不当争”是指()

题型:单项选择题

英国在18世纪中期的对华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其主要原因在于()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中国近代某条约规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驻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该条约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剑桥中国晚清史》写道:“改革派人士认为,了解西方的最好途径是和平,而不是战争……他们相信西方人志在贸易,而不在领土。因此,中国的方针是用商业特权安抚侵略者,用物质的诱饵来控制他们。”下列对“改革派”的评价错误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办,因此上海成为新世纪世人瞩目的城市。请问这座城市在上个世纪曾经()

题型:单项选择题

有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依据其观点,可能会对1840——1912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①鸦片战争②太平天国运动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④辛亥革命

题型:单项选择题

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题型:单项选择题

以下是近代不平等条约中的三组条款,其共同的危害是()第一组: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驻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第二组: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第三组:在国内由各国驻兵,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计由黄村经天津至山海关共十二处

题型:单项选择题

以下列强在华攫取的侵略权益,其获取时间排序正确的是()①外商在中国投资设厂②中英双方商定关税税率③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④外国商船深入长江口岸

题型: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