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一致()

A、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
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2.单项选择题就中国近代史上某一历史事件,胡适和蒋梦麟联名发表过《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一文,其中写道:“荒唐的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子抛弃学业,荒废光阴,来干涉纠正,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针对以上材料,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指的是中国的外交失败
B、这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紧密相关
C、爱国青年学生是这场运动的中坚力量
D、这场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单项选择题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写道:“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上述材料()

A、准确分析了抗日战争后中国的政局形势
B、体现了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的政治愿望
C、肯定了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
D、全面揭示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

4.单项选择题最能完整地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还我青岛”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5.单项选择题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

7.单项选择题

各种档案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下框)。引发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民族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C、淞沪会战,逃避战火
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

9.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某一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的20世纪早期一份报纸的一角,它反映了()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B、五四运动由北京发展到上海
C、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D、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10.单项选择题

下列材料是1919年6月间上海等地发给北洋政府的部分电函名称,这些电函作为史料能够直接证明()

A、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上海在五四运动期间开展了“三罢”斗争
C、上海成为五四运动的新中心
D、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

最新试题

中国社科院张海鹏教授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道路。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这里所指的过渡期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1927年2月19日《民国日报》载:北伐军前敌总指挥唐生智称“我们这次革命的成功,完全是工农群众的力量,并不是士兵的力量。我们在北伐的时候,在衡阳,在醴陵,在粤汉路,都得着农工运动的帮助,才得很顺利的杀却敌人。”由此可见,北伐战争()

题型:单项选择题

1920年,全国出版的刊物达到400多种。比较著名的有上海的《星期评论》.《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北京的《少年中国》,天津的《天津学生联台会报》《觉悟》,湖南的《湘江评论》,成都的《星期日》,武汉的《武汉星期评论》,浙江的《浙江新潮》。据此可以推断出()

题型:单项选择题

“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自有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此话称赞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在这次会议中,孙中山实现了国民党的改组,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这表明:()

题型:单项选择题

之所以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题型:单项选择题

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近代漫画评论家黄茅曾说:“热情的青年漫画家投身到革命军的队伍,随军由粤出发直入湘鄂诸省,参加实际的战斗生活,直接发挥绘画配合作战的效能。他们印刷大量印刷品和画报,《国耻画报》《反帝画报》等都是当时的产物。”材料中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下面是近代中国某一时期宣传抵制日货的歌谣:“青岛问题未及,福州交涉又起。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视公理。一方提倡国货,一面仇物制抵。”此歌谣的出现应该是在() 

题型:单项选择题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中国,引发了()

题型: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