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下列那座城市与以下的叙述最吻合()①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②出现最早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③20世纪90年代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

A、广州
B、厦门
C、汕头
D、上海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单项选择题在经历了2008年令人兴奋的北京奥运会和2009年令人敬畏的国庆60年阅兵后,世博会完成了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三连胜”,北京和上海成为中华民族崛起的见证。以下对这两个城市表述正确的是()

A、拥有悠久的人文历史,分别代表着南北不同的文化类型,都是我国著名的古都
B、20世纪30年代两地人民共同谱写了抗击外来侵略、维护民族权利的英雄赞歌
C、陈独秀和李大钊分别在两地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D、20世纪80年代两个城市对外开放,扩大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自主权,利于增强国民经济的活力

3.单项选择题现代外交家凌青有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没有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签订《南京条约》
C、签订《马关条约》
D、香港回归

5.单项选择题中日《马关条约》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其内容上最大的不同是()

A、赔款
B、割地
C、开通商口岸
D、开设工厂

6.单项选择题福根出生在十九世纪初,见证了堂堂大清帝国的没落,他有四个儿子也饱经沧桑。下面是对他四个儿子的描述,不属实的是()

A、老大1843年在海关工作,在关税方面却要与英国协定
B、老二1895年在日本开设的工厂当工人
C、老三1899年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
D、老四1911年在北京见证了大清皇帝溥仪退位

9.单项选择题某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说“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林则徐抗英
B、《马关条约》——反割台斗争
C、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
D、《北京条约》——洋务运动

最新试题

“随着中国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文化领域也呈现了新旧过渡的特点。”这句话从本质上说明了()

题型:单项选择题

1841年,广州三元里民众在抗击英军侵略的檄文中写道:“汝(英国人)虽有大呢羽毛,非我湖丝,焉能织就?虽有花边、鬼头,非我纹银、白铅,焉能铸成?其余各物,皆学我天朝法度。天朝茶叶大黄各样药品,皆汝狗邦养命之物,我天朝若不发给,尔等性命何在?”对此分析有误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弱肉强食多国合谋再宰蹇舛中华,外攘内安清廷摇摆又失锦绣河山。”对联中的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永久性伤痛有①圆明园被焚毁,中华文化大浩劫;②内地设厂,民族工业发展受阻;③东北西北大片国土沦丧,金瓯残缺;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题型:单项选择题

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反映出列强侵华的发展趋势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20余年(188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哪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③大总统誓词的照片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题型:单项选择题

纪念馆是为纪念有卓越贡献的人或重大历史事件而建立的陈设实物、图片等的房屋。下列纪念馆所承载的历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协定关税”;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又取得“在华设厂”的特权。这两者的共同点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办,因此上海成为新世纪世人瞩目的城市。请问这座城市在上个世纪曾经()

题型: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