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中国西周分封制与西欧中世纪采邑制有相似之处,其中维系上下级关系的纽带都是()。

A.俸禄与效忠
B.领导与服从
C.土地与义务
D.土地与赋税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2.单项选择题历史学家王国维在《读史》一诗中写到:“南海商船来大食,西京祆寺建波斯。远人尽有如归乐,知是唐家全盛时。”对这首诗解说正确的是()。

A.“大食”指波斯国
B.“西京”指唐都洛阳
C.“远人”指遣唐使
D.“全盛”指开元盛世

4.单项选择题有学者将古代政体分为“一个人说了算”、“少数人说了算”、“多数人说了算”三种,其中“多数人说了算”的政体鼎盛于()。

A.公元前3000年的埃及
B.公元前10世纪的中国
C.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
D.公元前3世纪的罗马

6.单项选择题某游客造访陕西姜寨遗址,他能看到的情景是()。

A.大量殉葬的奴隶遗骨
B.琳琅满目的青铜器
C.原始定居的复原场景
D.数量众多的甲骨文

8.单项选择题1930年6月胡佛正式签署“斯姆特—霍利关税法”。该法案修改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这项法案()。

A.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
B.加剧了美国与列强之间的矛盾
C.有利于美国商品的出口
D.极大地缓解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10.单项选择题西塞罗指出,人民是指“聚合在一起并且基于他们对法的合意和对公共利益的一致性而转化为社会的大众”。其意在强调()。

A.法要体现公共意志
B.法律就是社会契约
C.民主是法律的保障
D.平等是自然法核心

最新试题

1928年毛泽东在《井冈山土地法》中指出:“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用下列三种方法分配之:一分配农民个别耕种;二分配农民共同耕种;三由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耕种。”这一政策()。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中国近代以来,一直存在着国民素质与民主政治的关系问题的争论。梁启超强调:“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孙中山则主张:“许多人以为中国不适用民主政府,因为人民知识程度太低。我不信有这话,……人民是民国的主人,他只要能指定出一个目标来,象(像)坐汽车的一般。至于如何做去,自有有技能的各种专门人才在。所以,人民知识程度虽低,只要说得出‘要到那里’一句话来,就无害于民主政治。”——摘自梁启超<论新民为今曰中国第一急务》《孙中山文集·关于民主政治》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探讨国民素质与民主政治的关系。(说明:可以就材料中某一观点进行探讨,也可以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题型:问答题

1919年1月,梁一行抵达伦敦,开始为期一年的欧游。欧游之前,梁对中国传统文化之批评本有取舍,甚至怀疑;欧游归来,他彻底放弃“科学万能”之迷梦,主张在中国文化上“站稳脚跟”,倡导“中国不能效法欧洲”。导致梁启超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下列对历史事件发生背景的描述准确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1921年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用劳工。粮食税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表明()。

题型:单项选择题

公元前4世纪的雅典演说家伊索克拉底抨击说,在“平民领袖”的领导之下,雅典“充满了悲哀”,“因为一些人只能倾诉和抱怨他们的穷困潦倒,另一些人承担许多的义务(公益捐助,只对富人征收,用于公共节日的活动以及维护舰队三层桨战舰等)。这些是如此烦人,以至于有财产的人觉得生活的负担甚至比那些贫穷的人都要沉重。”这表明当时()。

题型:单项选择题

日内瓦会议期间,中方与英方进行了频繁接触,6月17日中英两国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中国政府派遣代办驻在伦敦,其地位和任务与英国驻北京代办的地位和任务相同。……通过英国代表的牵线和双方富有诚意的接触,日内瓦会议期间促成了中美双方代表就美国在华被押人员和中国侨民和留学生滞留美国等问题进行了4次正式会谈,并达成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这说明日内瓦会议()。

题型:单项选择题

1969年在海牙召开的欧共体峰会公报指出,在遵循《罗马条约》的基础上吸纳其他欧洲国家,无疑将使欧共体的规模扩大到能够适应当前世界经济和技术的需要的程度。公报中的“其他欧洲国家”指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题型:问答题

官僚资本主义的性质?

题型: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