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提供物质和技术条件的是()

A.20世纪初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B.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二战后各国经济竞争的需要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单项选择题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美国为了保持科技领先地位提出了()

A.“战略防御计划”
B.“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C.“尤里卡计划”
D.“科技立国”计划

2.单项选择题二战后初期,西欧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其最有利因素是()

A.美国资本的援助
B.各国的社会改革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D.新的国家经济秩序的建立

3.单项选择题下列关于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大加速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产生深刻影响
C.技术的积累和科学的突破是工业革命的先导
D.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缩短

4.单项选择题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经历了84年,电动机为65年,原子能为6年,晶体管为4年,这突出表明新科技革命的特点是()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科技发展速度大大加快 
C.从科学到技术再到生产的周期大大缩短 
D.新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

6.单项选择题“车臣危机”、“波黑战争”主要说明()

A.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
B.民族冲突和地区冲突加剧
C.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在加强
D.各国要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7.单项选择题对当前世界形势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第三世界的崛起,改变了少数大国操纵世界命运的局面
B.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和美苏争霸局面结束
C.当前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已经建立
D.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建立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9.单项选择题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其根源是()

A.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壮大
B.西欧、日本、中国、俄国等国实力增强
C.苏联解体和美国衰落
D.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10.单项选择题从背景上看,目前国际格局的变动相比20世纪前两次国际格局变动,最大的不同点是()

A.在社会主义遭到严重失败下出现
B.在国际武装冲突日益减弱的情况下发生
C.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
D.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政治制度的对立中发生

最新试题

1722年颁布的“官秩表”体现了彼得一世“量才施用”、“论功取仕”的思想,它是对按贵族门阀取仕的腐朽传统的挑战。“官秩表”的颁布()

题型:单项选择题

A人物说:“我绝不放弃我的章西,谁敢占领我的章西,绝没有好下场”;B人物说:“暴力不合作只能增加邪恶……非暴力的含义,就是指为了不与邪恶合作而自愿服刑受罚”。该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下表是某校九年级学生制作的历史大事年表(部分),该表格所呈现的内容,可用于阐释()

题型:单项选择题

彼得一世将改革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1700—1707年为积蓄力量的阶段,1707—1714年为俄国兴盛和荣耀的阶段,1714—1721年是建立良好秩序的阶段。材料说明改革具有()

题型:单项选择题

1871年日本设立文部省,统辖全国的教育事业。1872年,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教育法令——《学制》,确立了从小学到中学、大学的学校体制。1873年,振兴实业教育,兴办了采矿、工业、农业、商业等实业学校。积极引进欧美先进科学技术,聘请外籍教师,培养造就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有()①建立较完备的学校教育体系②向西方学习③政府主导④强调效忠天皇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小茗同学设计的框题思维导图,空白处应填写的主题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1871年11月,日本派出以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的大型外交使团前往欧美12个国家,进行了为期22个月的考察。岩仓使团此行的主要目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一战期间,投入作战的飞机约10万架,大大加重了人员的伤亡。这说明()

题型:单项选择题

有学者指出,英国通过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为工业革命提供制度前提;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取政治权利,1832年起英国进行了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

题型:单项选择题

对下图所示历史事件评价正确的是,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

题型: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