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下面是一些统计数据:
1.中国按照分三步实现现代化的构想,在20世纪最后20年解决了温饱问题,并且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中国下一步的发展战略构想,是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2.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工业化加快和政策放宽,城市化进程加快,同改革开放初期相比,2002年城市化水平由18%上升到39.1%,但是,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仍低将近10个百分点,与同等工业化程度国家相比大约低20个百分点。从科学技术水平、制造业水平、工业占工农业增加值的比重等项指标考察,我国现在都超过经济发达国家在基本实现工业化时期的水平,但城市水平只大体相当于英国1850年(37%),北美1910年(41%),日本1950年(38%)。
3.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结构实现重大调整,工业化进程加快。1978—2002年,农业在GDP中的比重由28.1%降到15.4%;农业劳动力在总就业中的比重由70%以上降到50%左右;农产品等初级产品出口占出口商品总额的比重由50%下降到10%以下;制造业能力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
4.自19世纪60年代中国工业化启动以来,地区差距总体上呈扩大之势。
——经济总量:1980——2003年,东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从50%增加到59%,上升9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相应下降。这种趋势90年代以来明显加剧。
——人均GDP:1980年东部地区比全国平均数高34%,2002年高53%;同期,中部地区从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8%下降到75%,西部地区从70%下降到59%。
——人均GDP相对差距:1980—2002年,西部和东部由1:1.92扩大为1:2.59,中部和东部由1:1.53扩大为1:2.03;西部和中部由1:1.25扩大为1:1.27。
5.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由80年代中期的1.8:1,90年代中后期的2.5:1,扩大到2003年的3.2:1。
6.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2000—2002年,增收农户占总农户的56.4%,收入持平农户占1.6%,减收农户占42%,全国农村有近3000万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近6000万人处于低水平、不稳定的温饱状态。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问题,在农村更为突出。可以说,“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国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7.据统计,2003年全国农村劳动力流到乡以外地方流动就业人数达到9800万人。但是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是转型时期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非常棘手的现实情况。若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这些青少年将面临着被社会“边缘化”的危险,潜伏着巨大的社会危机。
根据以上统计数据材料,回答下面关于中国目前现代化进程的几个问题:

什么是社会现代化?

答案: 社会现代化(social modernization),是指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
题目列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北京市西城区是中国首都北京的中心城区之一,面积31.6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0万,设有10个街道办事处,28个居(家)委会。2000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195亿元,财政收入23亿元,居民可支配收入1.1万元。西城区既是北京政治、文化中心,又是重要的金融、商业活动区。
1995年,西城区从中心城区的特点出发,以社区建设为依托,通过开展社区环保活动、社区教育和科普、社区文化、社区医疗服务等工作,先后实施了120多项示范工程,开展了一批可持续发展行动。其中,加强环境保护,促进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始终是西城区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西城区在环境保护方面作了一项卓有成效的行动——绿色行动。
西城区从2000年上半年开始,在区政府的积极倡导和引导下,在全区范围内发起了创建绿色小区、绿色学校和绿色商店的绿色行动。在此过程中,注重培养全区居民的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环境,创造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文明和谐的新型关系。绿色行动方案同时提出了“绿色”标准和绿色小区、学校和商店的具体内容。
“绿色”小区倡导小区的绿化美化;小区有文体设施,开展有特色的群体活动;邻里和睦,互助互爱,居民遵纪守法,小区社会秩序良好;有科普宣传栏等宣传设施,开展面向居民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积极推广新型节水、节电技术与器具,实现垃圾袋或垃圾分类,开展加收废旧电池等环境危险物活动。“绿色”学校倡导中小学在校园内建立宣传可持续发展内容的提示牌、板报、宣传栏等,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在校园内使用节水节电设施,实行垃圾分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绿化、美化社区环境、建设校园等社会公益劳动,宣传可持续发展等。
“绿色”商店要求商店内环境整洁、购物环境良好,倡导绿色消费,优先向消费者推荐销售有国家认定的环境标志商品,在世界水日、“3.15”消费者权益日等,积极开展有特色的公益宣传活动,增强消费者的可持续发展意识等。
在政府的组织引导下,西城区内有关街道社区、商店和学校都积极行动起来,投身于“绿色”小区、学校和商店的建设活动。
例如,西城区大乘巷家委会共有350户居民,1200多人,分别居住在两幢楼28个门里。在北京地球村和北京市环境保护基金会的支持和帮助下,大乘巷发起“环境保护,从垃圾分类做起”的行动。逐渐有60%多居民主动实行垃圾分类。至2000年下半年,共收集废塑料6400多公斤,废纸6000多公斤;尤其重要的收获是,居民们减少垃圾量400多车(人工车),实现了垃圾减量。

通过上面材料,评价北京市西城区的建设情况。

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的绿色行动,充分体现了现代社会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的理念。从社区的全方位建设入手,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社区的各...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北京市西城区是中国首都北京的中心城区之一,面积31.6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0万,设有10个街道办事处,28个居(家)委会。2000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195亿元,财政收入23亿元,居民可支配收入1.1万元。西城区既是北京政治、文化中心,又是重要的金融、商业活动区。
1995年,西城区从中心城区的特点出发,以社区建设为依托,通过开展社区环保活动、社区教育和科普、社区文化、社区医疗服务等工作,先后实施了120多项示范工程,开展了一批可持续发展行动。其中,加强环境保护,促进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始终是西城区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西城区在环境保护方面作了一项卓有成效的行动——绿色行动。
西城区从2000年上半年开始,在区政府的积极倡导和引导下,在全区范围内发起了创建绿色小区、绿色学校和绿色商店的绿色行动。在此过程中,注重培养全区居民的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环境,创造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文明和谐的新型关系。绿色行动方案同时提出了“绿色”标准和绿色小区、学校和商店的具体内容。
“绿色”小区倡导小区的绿化美化;小区有文体设施,开展有特色的群体活动;邻里和睦,互助互爱,居民遵纪守法,小区社会秩序良好;有科普宣传栏等宣传设施,开展面向居民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积极推广新型节水、节电技术与器具,实现垃圾袋或垃圾分类,开展加收废旧电池等环境危险物活动。“绿色”学校倡导中小学在校园内建立宣传可持续发展内容的提示牌、板报、宣传栏等,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在校园内使用节水节电设施,实行垃圾分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绿化、美化社区环境、建设校园等社会公益劳动,宣传可持续发展等。
“绿色”商店要求商店内环境整洁、购物环境良好,倡导绿色消费,优先向消费者推荐销售有国家认定的环境标志商品,在世界水日、“3.15”消费者权益日等,积极开展有特色的公益宣传活动,增强消费者的可持续发展意识等。
在政府的组织引导下,西城区内有关街道社区、商店和学校都积极行动起来,投身于“绿色”小区、学校和商店的建设活动。
例如,西城区大乘巷家委会共有350户居民,1200多人,分别居住在两幢楼28个门里。在北京地球村和北京市环境保护基金会的支持和帮助下,大乘巷发起“环境保护,从垃圾分类做起”的行动。逐渐有60%多居民主动实行垃圾分类。至2000年下半年,共收集废塑料6400多公斤,废纸6000多公斤;尤其重要的收获是,居民们减少垃圾量400多车(人工车),实现了垃圾减量。

什么是社区、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

答案: 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领域。社区发展:按照联合国1960年的定义...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