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系统集成和应用软件开发的公司,公司目前有员工50多人,公司有销售部、软件开发部、系统网络部等业务部门,其中销售部主要负责进行公司服务和产品的销售工作,他们会将公司现有的产品推销给客户,同时也会根据客户的具体需要,承接应用软件的研发项目,然后将此项目移交给软件开发部,进行软件的研发工作。软件开发部共有开发人员18人,主要是进行软件产品的研发,及客户应用软件的开发。经过近半年的跟踪,今年元旦,销售部门与某银行签订了一个银行前置机软件系统的项目,合同规定,5月1日之前系统必须完成,并且进行试运行。在合同签定后,销售部门将此合同移交给了软件开发部进行项目实施。李建被指定为这个项目的项目经理。李建做过5年金融系统应用软件研发工作,有丰富的经验,可以作系统分析员,但作为项目经理还是第一次。项目组还有另外4名成员,1个系统分析员(含项目经理),2个有1年工作经验的程序员,1个技术专家(不太熟悉业务)。项目组的成员均全程参加项目。在被指定负责这个项目后,李建制定了项目的进度计划,简单描述如下: 1月10日~2月1日需求分析 2月1日~2月25日系统设计,包括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2月26日~4月1日编码 4月2日~4月30日系统测试 5月1日试运行 但在2月17日,李建检查工作时发现详细设计刚刚开始,2月25日肯定完不成系统设计,李建有些慌了,他到5月1日能否完成这个项目呢?李建在进行项目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问答题青岛啤酒企业集团于1998年第一季度,提出了以“新鲜度管理”为系统目标的物流管理系统思路,开始建立新的物流管理系统。当时青岛啤酒的年产量不过三十多万吨,但是库存就高达十分之一,既维持在3万吨左右。这么高的库存,引发生了几个问题:1、占压了相当大的流动资金,资金运作的效率低;2、需要有相当数量的仓库来储存这么多的库存。当时的仓库面积有7万多平方米;3、库存数量大,库存分散。就经常出现局部仓库爆满,局部仓库空闲的问题,同时没有办法完全实现先进先出,使一部分啤酒储存期过长,新鲜度下降甚至变质。青岛啤酒集团并没有把压缩库存作为物流系统的直接目标,而是把“新鲜度管理”作为物流系统的直接目标,这个目标的提出,不但能够解决库存降低、流动资金降低、损耗降低的目的,更重要是面向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在实现消费者满意的新鲜度目标的同时,达到解决库存问题的目的。新鲜度管理的物流系统目标提出:“让青岛人民喝上当周酒,让全国人民喝上当月酒”。实施方法是:以提高供应链运行效率为目标的物流管理改革,建立集团与各销售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全部由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快速信息通道和智能化配送系统。他们首先成立了仓储调度中心,重新规划全国的分销系统和仓储活动,实行统一管理和控制。由提供单一的仓储服务,进行市场区域分布、流通时间等全面的调整、平衡和工资,成立独立的法人资格的物流有限公司,以保证按规定的要求,以最短时间、最少环节,和最经济的运行方式将产品送至目的地。这样一来,就实现了全国的订货,产品从生产厂直接运往港、站;省内的定货,从生产厂直接运到客户仓库。同时对仓储的存量规定作了大幅度压缩,规定了存量的上限和下限,上限为一万二千吨,低于下限发出要货指令,高于上限不再安排生产,这样使仓库成为生产调度的“平衡器”。青岛啤酒通过何种途径实现新鲜度管理的物流系统目标的?
4.问答题

安科公司是一家专门经营进口医疗用品的公司,2001年该公司经营的产品有26个品种,共有69个客户购买其产品,年营业额为5800万元人民币。对于安科公司这样的贸易公司而言,因为进口产品交货期较长,库存占用资金大,因此,库存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安科公司按销售额韵大小,将其经营的26个产品排序,划分为AB(:三类。排序在前3位的产品占到总销售额的97%,因此把它们归为A类产品;第4~7种产品每种产品的销售额在O.1%~O.5%之间,把它们归为B类,其余的19种产品(共占销售额的1%),将其归为C类。对于A类的3种产品,安科公司实行了连续性检查策略,每天检查库存情况,随时掌握准确的库存信息,进行严格的控制,在满足客户需要的前提下维持尽可能低的经常量和安全库存量,通过与国外供应商的协商,并且对运输时间做了认真的分析,算出了该类产品的订货前置期为2个月(也就是从下订单到货物从安科公司的仓库发运出去,需要2个月的时间)。即如果预测在6月份销售的产品,应该在4月1日下订单给供货商,才能保证在6月1日可以出库。其订单的流程见下表。

由于该公司的产品每个月的销售量不稳定,因此,每次订货的数量就不同,要按照实际的预测数量进行订货。为了预防预测的不准确和工厂交货的不准确,还要保持一定的安全库存,安全库存是下一个月预测销售数量的1/3。该公司对该类产品实行连续检查的库存管理,即每天对库存进行检查,一旦手中实际的存货数量加上在途的产品数量等于下两个月的销售预测数量加上安全库存时,就下订单订货,订货数量为第三个月的预测数量。因其实际的销售量可能大于或小于预测值,所以,每次订货的间隔时间也不相同。这样进行管理后,这三种A类产品库存的状况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由此可见,对于货值高的A类产品应采用连续检查的库存管理方法。对于B类产品的库存管理,该公司采用周期性检查策略。每个月检查库存并订货一次,目标是每月检查时应有以后两个月的销售数量在库里(其中一个月的用量视为安全库存),另外在途中还有一个月的预测量。每月订货时,再根据当时剩余的实际库存数量,决定需订货的数量。这样就会使B类产品的库存周转率低于A类。对于C类产品,该公司采用了定量订货的方式。根据历史销售数据,得到产品的半年销售量为该产品的最高库存量,并将其两个月的销售量作为最低库存。一旦库存达到最低库存时,就订货,将其补充到最高库存量,这种方法,比前两种更省时间,但库存周转率更低。该公司实行了产品库存的ABC管理以后,虽然A类产品占用了最多的时间、精力进行管理,但得到了满意的库存周转率。而B类和C类产品,虽然库存的周转率较慢,但相对于其很低的资金占用和很少的人力支出来说,这种管理也是个好方法。在对产品进行ABC分类以后,该公司又对其客户按照购买量进行了分类。发现在69个客户中,前5位的客户购买量约占全部购买量的75%,将这5个客户定为A类客户;到第25位客户时,其购买量已达到95%。因此,把6~25位的客户归为B类,其他的26~69位客户归为C类。对于A类客户,实行供应商管理库存,一直保持与他们密切的联系,随时掌握他们的库存状况;对于B类客户,基本上可以用历史购买记录做出他们的需求预测作为订货的依据;而对于C类客户有的是新客户,有的一年也只购买一次,因此,只在每次订货数量上多加一些,或者用安全库存进行调节。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库存周转率,同时也提高了对客户的服务水平,尤其是A类客户对此非常满意。

安科公司如何利用客户的ABC分类管理提高库存周转率和客户的服务水平?
5.问答题

安科公司是一家专门经营进口医疗用品的公司,2001年该公司经营的产品有26个品种,共有69个客户购买其产品,年营业额为5800万元人民币。对于安科公司这样的贸易公司而言,因为进口产品交货期较长,库存占用资金大,因此,库存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安科公司按销售额韵大小,将其经营的26个产品排序,划分为AB(:三类。排序在前3位的产品占到总销售额的97%,因此把它们归为A类产品;第4~7种产品每种产品的销售额在O.1%~O.5%之间,把它们归为B类,其余的19种产品(共占销售额的1%),将其归为C类。对于A类的3种产品,安科公司实行了连续性检查策略,每天检查库存情况,随时掌握准确的库存信息,进行严格的控制,在满足客户需要的前提下维持尽可能低的经常量和安全库存量,通过与国外供应商的协商,并且对运输时间做了认真的分析,算出了该类产品的订货前置期为2个月(也就是从下订单到货物从安科公司的仓库发运出去,需要2个月的时间)。即如果预测在6月份销售的产品,应该在4月1日下订单给供货商,才能保证在6月1日可以出库。其订单的流程见下表。

由于该公司的产品每个月的销售量不稳定,因此,每次订货的数量就不同,要按照实际的预测数量进行订货。为了预防预测的不准确和工厂交货的不准确,还要保持一定的安全库存,安全库存是下一个月预测销售数量的1/3。该公司对该类产品实行连续检查的库存管理,即每天对库存进行检查,一旦手中实际的存货数量加上在途的产品数量等于下两个月的销售预测数量加上安全库存时,就下订单订货,订货数量为第三个月的预测数量。因其实际的销售量可能大于或小于预测值,所以,每次订货的间隔时间也不相同。这样进行管理后,这三种A类产品库存的状况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由此可见,对于货值高的A类产品应采用连续检查的库存管理方法。对于B类产品的库存管理,该公司采用周期性检查策略。每个月检查库存并订货一次,目标是每月检查时应有以后两个月的销售数量在库里(其中一个月的用量视为安全库存),另外在途中还有一个月的预测量。每月订货时,再根据当时剩余的实际库存数量,决定需订货的数量。这样就会使B类产品的库存周转率低于A类。对于C类产品,该公司采用了定量订货的方式。根据历史销售数据,得到产品的半年销售量为该产品的最高库存量,并将其两个月的销售量作为最低库存。一旦库存达到最低库存时,就订货,将其补充到最高库存量,这种方法,比前两种更省时间,但库存周转率更低。该公司实行了产品库存的ABC管理以后,虽然A类产品占用了最多的时间、精力进行管理,但得到了满意的库存周转率。而B类和C类产品,虽然库存的周转率较慢,但相对于其很低的资金占用和很少的人力支出来说,这种管理也是个好方法。在对产品进行ABC分类以后,该公司又对其客户按照购买量进行了分类。发现在69个客户中,前5位的客户购买量约占全部购买量的75%,将这5个客户定为A类客户;到第25位客户时,其购买量已达到95%。因此,把6~25位的客户归为B类,其他的26~69位客户归为C类。对于A类客户,实行供应商管理库存,一直保持与他们密切的联系,随时掌握他们的库存状况;对于B类客户,基本上可以用历史购买记录做出他们的需求预测作为订货的依据;而对于C类客户有的是新客户,有的一年也只购买一次,因此,只在每次订货数量上多加一些,或者用安全库存进行调节。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库存周转率,同时也提高了对客户的服务水平,尤其是A类客户对此非常满意。

安科公司怎样对A、B、C三类产品进行库存控制?
6.问答题

安科公司是一家专门经营进口医疗用品的公司,2001年该公司经营的产品有26个品种,共有69个客户购买其产品,年营业额为5800万元人民币。对于安科公司这样的贸易公司而言,因为进口产品交货期较长,库存占用资金大,因此,库存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安科公司按销售额韵大小,将其经营的26个产品排序,划分为AB(:三类。排序在前3位的产品占到总销售额的97%,因此把它们归为A类产品;第4~7种产品每种产品的销售额在O.1%~O.5%之间,把它们归为B类,其余的19种产品(共占销售额的1%),将其归为C类。对于A类的3种产品,安科公司实行了连续性检查策略,每天检查库存情况,随时掌握准确的库存信息,进行严格的控制,在满足客户需要的前提下维持尽可能低的经常量和安全库存量,通过与国外供应商的协商,并且对运输时间做了认真的分析,算出了该类产品的订货前置期为2个月(也就是从下订单到货物从安科公司的仓库发运出去,需要2个月的时间)。即如果预测在6月份销售的产品,应该在4月1日下订单给供货商,才能保证在6月1日可以出库。其订单的流程见下表。

由于该公司的产品每个月的销售量不稳定,因此,每次订货的数量就不同,要按照实际的预测数量进行订货。为了预防预测的不准确和工厂交货的不准确,还要保持一定的安全库存,安全库存是下一个月预测销售数量的1/3。该公司对该类产品实行连续检查的库存管理,即每天对库存进行检查,一旦手中实际的存货数量加上在途的产品数量等于下两个月的销售预测数量加上安全库存时,就下订单订货,订货数量为第三个月的预测数量。因其实际的销售量可能大于或小于预测值,所以,每次订货的间隔时间也不相同。这样进行管理后,这三种A类产品库存的状况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由此可见,对于货值高的A类产品应采用连续检查的库存管理方法。对于B类产品的库存管理,该公司采用周期性检查策略。每个月检查库存并订货一次,目标是每月检查时应有以后两个月的销售数量在库里(其中一个月的用量视为安全库存),另外在途中还有一个月的预测量。每月订货时,再根据当时剩余的实际库存数量,决定需订货的数量。这样就会使B类产品的库存周转率低于A类。对于C类产品,该公司采用了定量订货的方式。根据历史销售数据,得到产品的半年销售量为该产品的最高库存量,并将其两个月的销售量作为最低库存。一旦库存达到最低库存时,就订货,将其补充到最高库存量,这种方法,比前两种更省时间,但库存周转率更低。该公司实行了产品库存的ABC管理以后,虽然A类产品占用了最多的时间、精力进行管理,但得到了满意的库存周转率。而B类和C类产品,虽然库存的周转率较慢,但相对于其很低的资金占用和很少的人力支出来说,这种管理也是个好方法。在对产品进行ABC分类以后,该公司又对其客户按照购买量进行了分类。发现在69个客户中,前5位的客户购买量约占全部购买量的75%,将这5个客户定为A类客户;到第25位客户时,其购买量已达到95%。因此,把6~25位的客户归为B类,其他的26~69位客户归为C类。对于A类客户,实行供应商管理库存,一直保持与他们密切的联系,随时掌握他们的库存状况;对于B类客户,基本上可以用历史购买记录做出他们的需求预测作为订货的依据;而对于C类客户有的是新客户,有的一年也只购买一次,因此,只在每次订货数量上多加一些,或者用安全库存进行调节。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库存周转率,同时也提高了对客户的服务水平,尤其是A类客户对此非常满意。

这种分类方式的优点是什么?
7.问答题

安科公司是一家专门经营进口医疗用品的公司,2001年该公司经营的产品有26个品种,共有69个客户购买其产品,年营业额为5800万元人民币。对于安科公司这样的贸易公司而言,因为进口产品交货期较长,库存占用资金大,因此,库存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安科公司按销售额韵大小,将其经营的26个产品排序,划分为AB(:三类。排序在前3位的产品占到总销售额的97%,因此把它们归为A类产品;第4~7种产品每种产品的销售额在O.1%~O.5%之间,把它们归为B类,其余的19种产品(共占销售额的1%),将其归为C类。对于A类的3种产品,安科公司实行了连续性检查策略,每天检查库存情况,随时掌握准确的库存信息,进行严格的控制,在满足客户需要的前提下维持尽可能低的经常量和安全库存量,通过与国外供应商的协商,并且对运输时间做了认真的分析,算出了该类产品的订货前置期为2个月(也就是从下订单到货物从安科公司的仓库发运出去,需要2个月的时间)。即如果预测在6月份销售的产品,应该在4月1日下订单给供货商,才能保证在6月1日可以出库。其订单的流程见下表。

由于该公司的产品每个月的销售量不稳定,因此,每次订货的数量就不同,要按照实际的预测数量进行订货。为了预防预测的不准确和工厂交货的不准确,还要保持一定的安全库存,安全库存是下一个月预测销售数量的1/3。该公司对该类产品实行连续检查的库存管理,即每天对库存进行检查,一旦手中实际的存货数量加上在途的产品数量等于下两个月的销售预测数量加上安全库存时,就下订单订货,订货数量为第三个月的预测数量。因其实际的销售量可能大于或小于预测值,所以,每次订货的间隔时间也不相同。这样进行管理后,这三种A类产品库存的状况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由此可见,对于货值高的A类产品应采用连续检查的库存管理方法。对于B类产品的库存管理,该公司采用周期性检查策略。每个月检查库存并订货一次,目标是每月检查时应有以后两个月的销售数量在库里(其中一个月的用量视为安全库存),另外在途中还有一个月的预测量。每月订货时,再根据当时剩余的实际库存数量,决定需订货的数量。这样就会使B类产品的库存周转率低于A类。对于C类产品,该公司采用了定量订货的方式。根据历史销售数据,得到产品的半年销售量为该产品的最高库存量,并将其两个月的销售量作为最低库存。一旦库存达到最低库存时,就订货,将其补充到最高库存量,这种方法,比前两种更省时间,但库存周转率更低。该公司实行了产品库存的ABC管理以后,虽然A类产品占用了最多的时间、精力进行管理,但得到了满意的库存周转率。而B类和C类产品,虽然库存的周转率较慢,但相对于其很低的资金占用和很少的人力支出来说,这种管理也是个好方法。在对产品进行ABC分类以后,该公司又对其客户按照购买量进行了分类。发现在69个客户中,前5位的客户购买量约占全部购买量的75%,将这5个客户定为A类客户;到第25位客户时,其购买量已达到95%。因此,把6~25位的客户归为B类,其他的26~69位客户归为C类。对于A类客户,实行供应商管理库存,一直保持与他们密切的联系,随时掌握他们的库存状况;对于B类客户,基本上可以用历史购买记录做出他们的需求预测作为订货的依据;而对于C类客户有的是新客户,有的一年也只购买一次,因此,只在每次订货数量上多加一些,或者用安全库存进行调节。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库存周转率,同时也提高了对客户的服务水平,尤其是A类客户对此非常满意。

安科公司将产品分为了哪几类进行管理?
8.问答题近年来,在全球电脑市场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戴尔却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收益,并且不断增加市场份额。我们习惯于给成功者贴上“标签式”的成功秘笈,正如谈及沃尔玛成就商业王国时,“天天低价”被我们挂在嘴边;论及戴尔的成功之道,几乎是众口一词地归结为“直销模式”。戴尔成功的诀窍在哪儿?该公司分管物流配送的副总裁迪克·亨特一语道破天机:“我们只保存可供5天生产的存货,而我们的竞争对手则保存30天、45天,甚至90天的存货。这就是区别。”由于材料成本每周就会有1%的贬值,因此库存天数对产品的成本影响很大,仅低库存一项就使戴尔的产品比许多竞争对手拥有了8%左右的价格优势。亨特无疑是物流配送时代浪尖上的弄潮者。亨特在分析戴尔成功的时候说:“戴尔总支出的74%用在材料配件购买方面,2000年这方面的总开支高达210亿美元,如果我们能在物流配送方面降低0.1%,就等于我们的生产效率提高了10%。物流配送对企业的影响之大由此可见一斑。”而高效率的物流配送使戴尔的过期零部件比例保持在材料开支总额的0.05%~0.1%之间,2000年戴尔全年在这方面的损失为2100万美元。而这一比例在戴尔的对手企业都高达2%~3%,在其他工业部门更是高达4%~5%。结合案例,分析提高企业库存周转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