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马先生今年5月初办理了抵利型房贷,额度60万元,期限20年,利率5.4%,按月等额本息还款。如果5月他的抵利存款账户余额一直保持10万元,那么他5月的还款本金为()。(答案取最接近值)

A.1161元
B.1394元
C.1844元
D.2250元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2.单项选择题王某,偏好风险,善于投资,预期年投资收益率会远高于贷款利率,则买房时应选择以下哪种还款方式?()

A.按月计息,按月等额本金还款
B.按月计息,按月等额本息还款
C.按季计息,按季等额本金还款
D.按季计息,按季等额本息还款

6.单项选择题下列关于教育金规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教育金规划时需配合保险规划,将教育金需求考虑到寿险保额需求中
B.由于教育金规划持续时间长,实现教育金目标后可能离退休时间很近了,所以最好在教育金规划同时进行退休金规划
C.由于教育金补助有学校或其它机构无偿提供,因此教育金补助为教育金规划的首选规划工具
D.离婚后为了避免一方未来不履行子女教育金职责,可采用教育金信托方式

7.单项选择题以下关于房产估价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以成本法进行估价时,土地成本中应考虑相关的土地增值税和营业税
B.以成本法进行估价时,建筑物材料成本若有效大波动,应采用重置成本,而非历史成本
C.以收益还原法进行估价时,房地产总价=房租/市场投资收益率,其中房租不应扣除相关的税费成本
D.以市场比较法进行估价时,需在同地区同类型房屋价格的基础上依房龄、地段、楼层、议价系数等进行调整

10.单项选择题进行租房或购房的选择决策时,下列因素变动会增加购房可能性的是()。

A.利率水平提高
B.预期房价上升
C.规定首付比例提高
D.租房押金及租金水平降低

最新试题

林先生计划购买一处房产,需向银行申请120万元的房贷,期限为20年,贷款利率为6%,按月还款;目前,房贷可以选择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两种还款方式。假如林先生前期还款能力较强,希望前期尽量多还款来减轻利息负担,那么林先生应当选择()还款方式,还款5年后,剩余的贷款本金为()。(答案取最接近值。)

题型:单项选择题

小王参加工作一年,每月的固定负担为5,000元,每月工作收入为9,000元,缴纳各项税保费1,200元,每月交通支出400元,外出用餐支出为600元,置装费500元,另外每月应有储蓄1,000元,此外无其他投资性资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小王的工作收入净结余比例为0.6(2)小王的工作收入净结余比例为0.7(3)考虑应有储蓄,小王的收支平衡点收入8,000元(4)考虑应有储蓄,小王的收支平衡点收入8,571元

题型:单项选择题

假设研究生三年每年学费为15,000元,研究生毕业后工作平均月薪为5,000元,大学生毕业后工作的平均月薪为3,000元。若薪资差异固定,考虑学费成本和机会成本,按研究生毕业后可工作30年来计算,读研究生的投资报酬率为()。(读研究生期间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题型:单项选择题

罗先生的小孩将在5年后开始上高中,预计小孩上高中时每年需支付8,000元(高中为3年制),小孩上大学时每年需支付20,000元(大学为4年制),如果罗先生准备在3年后一次性投入一笔资金作为小孩高中和大学期间的花费,假定年投资报酬率为6%,那么这笔资金大概为()。

题型:单项选择题

海小姐目前有一套房屋价值80万元,剩余贷款20万元,剩余期限10年,房贷利率为7.4%,按月等额本息还款。她计划于3年后卖出旧房购入一套届时价值300万元的房屋,首付比例4成。假设房价成长率为5%,贴现率为6%,那么,为了实现该换房目标,海小姐3年中每月所需储蓄()。

题型:单项选择题

随着经济的进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我国预期死亡率不断降低,对保险公司而言()

题型:单项选择题

孙小姐购买了一套价值200万元的住房,首付3成,其余向银行贷款,贷款年利率为%,按月等额本息还款,贷款期限20年。已经还了3年,那么还剩余贷款本金()。(答案取最接近值)

题型:单项选择题

小刁夫妇今年喜得儿子,三年后上幼儿园,按照当前学费水平预计儿子的基本教育金支出如下:幼儿园三年每年1万元,小学六年每年1.5万元,初中三年和高中三年每年均为2万元,大学四年每年2.5万元。假定年投资报酬率为6%,教育费用年增长率为3%,为满足儿子教育总支出,小刁现在应一次性投入()。(答案取最接近值)

题型:单项选择题

以下关于定期寿险可续保条款的说法,正确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张先生2015年1月购买一套价值200万元的房屋,贷款5成,期限20年,贷款利率为8%,按月等额本息偿还,2016年1月与李小姐结婚,婚后由李小姐偿还贷款,2年后,两人离婚,李小姐要求张先生归还2年中其偿还的贷款本金,那么张先生应支付()。

题型: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