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一栋新建物流仓库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部分为钢结构,建筑层数为2层,独立基础形式,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屋面保温层为现浇泡沫混凝土,厚度为350mm。在钢结构施I中,项目部按照相关规定,要求施焊人员在施工前,对焊枪和焊条进行了烘焙。施焊过程中因工期紧迫,焊工人员不足。项目经理即抽调现场一名持有机械管理员证书的人员参加焊工班组施焊。在屋面泡沫混凝土浇筑前,项目部向监理单位提交了浇筑专项方案,内容包括:基层清理干净,配合比设计、拌制计量准确,采取高压泵送,一次浇筑厚度300mm。保湿养护不少于3天等内容。监理单位认为所报专项方案部分内容有误,要求按相关规定修改后重报。根据现场需要,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写了施工现场防火安全技术方案,填写了动火申请表,交由项目经理审批。因动火当日有雨,改为次日天晴时更换动火地点继续实施。监理工程师在现场安全检查中发现,项目部在现场出入口防护棚上方,按照从左向右顺序,集中设置了多个白、黄、蓝、绿颜色背景的安全标志牌,入口地面一侧消防箱处设置有消防设施提示标志,以规范现场安全管理。

防火安全技术方案组织人和审批人是否正确?说明理由。动火证使用规定内容有哪些?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问答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一栋新建物流仓库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部分为钢结构,建筑层数为2层,独立基础形式,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屋面保温层为现浇泡沫混凝土,厚度为350mm。在钢结构施I中,项目部按照相关规定,要求施焊人员在施工前,对焊枪和焊条进行了烘焙。施焊过程中因工期紧迫,焊工人员不足。项目经理即抽调现场一名持有机械管理员证书的人员参加焊工班组施焊。在屋面泡沫混凝土浇筑前,项目部向监理单位提交了浇筑专项方案,内容包括:基层清理干净,配合比设计、拌制计量准确,采取高压泵送,一次浇筑厚度300mm。保湿养护不少于3天等内容。监理单位认为所报专项方案部分内容有误,要求按相关规定修改后重报。根据现场需要,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写了施工现场防火安全技术方案,填写了动火申请表,交由项目经理审批。因动火当日有雨,改为次日天晴时更换动火地点继续实施。监理工程师在现场安全检查中发现,项目部在现场出入口防护棚上方,按照从左向右顺序,集中设置了多个白、黄、蓝、绿颜色背景的安全标志牌,入口地面一侧消防箱处设置有消防设施提示标志,以规范现场安全管理。

指出浇筑专项方案中泵送方法、浇筑厚度和养护时间的错误之处并予以改正。
2.问答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一栋新建物流仓库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部分为钢结构,建筑层数为2层,独立基础形式,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屋面保温层为现浇泡沫混凝土,厚度为350mm。在钢结构施I中,项目部按照相关规定,要求施焊人员在施工前,对焊枪和焊条进行了烘焙。施焊过程中因工期紧迫,焊工人员不足。项目经理即抽调现场一名持有机械管理员证书的人员参加焊工班组施焊。在屋面泡沫混凝土浇筑前,项目部向监理单位提交了浇筑专项方案,内容包括:基层清理干净,配合比设计、拌制计量准确,采取高压泵送,一次浇筑厚度300mm。保湿养护不少于3天等内容。监理单位认为所报专项方案部分内容有误,要求按相关规定修改后重报。根据现场需要,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写了施工现场防火安全技术方案,填写了动火申请表,交由项目经理审批。因动火当日有雨,改为次日天晴时更换动火地点继续实施。监理工程师在现场安全检查中发现,项目部在现场出入口防护棚上方,按照从左向右顺序,集中设置了多个白、黄、蓝、绿颜色背景的安全标志牌,入口地面一侧消防箱处设置有消防设施提示标志,以规范现场安全管理。

机械管理员参与施焊是否正确?说明理由,除焊枪和焊条外,需要进行烘培的焊接工具和焊接材料还有哪些?
7.问答题

背景资料
某办公楼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八层,层高4.5m,工程桩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墙体采用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工程外脚手架采用双排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位于办公楼顶层的会议室,其框架柱间距为8m×8m。项目部按照绿色施工要求,收集现场施工废水循环利用。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完成灌注桩的泥浆循环清孔工作后,随即放置钢筋笼、下导管及桩身混凝土灌筑,混凝土浇筑至桩顶设计标高。
事件二:会议室顶板底模支撑拆除前,试验员从标准养护室取一组试件进行试验,试验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项目部据此开始拆模。
事件三:因工期紧,砌块生产7天后运往工地进行砌筑,砌筑砂浆采用收集的循环水进行现场拌制。墙体一次砌筑至粱底以下200mm位置,留待14d后砌筑顶紧。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巡视后责令停工整改。
事件四:施工总承包单位对项目部进行专项安全检查时发现:
1、安全管理检查评分表内的保证项目仅对“安全生产责任制”、“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两项进行了检查;
2、外架立面剪刀撑间距12m,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3、电梯井口处设置活动的防护栅门,电梯井内每隔四层设置一道安全平网进行防护,检查组下达了整改通知单。

根据案例,事件四中,安全管理检查评分表的保证项目还应检查哪些?写出施工现场安全设置需整改项目的正确做法。
8.问答题

背景资料
某办公楼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八层,层高4.5m,工程桩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墙体采用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工程外脚手架采用双排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位于办公楼顶层的会议室,其框架柱间距为8m×8m。项目部按照绿色施工要求,收集现场施工废水循环利用。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完成灌注桩的泥浆循环清孔工作后,随即放置钢筋笼、下导管及桩身混凝土灌筑,混凝土浇筑至桩顶设计标高。
事件二:会议室顶板底模支撑拆除前,试验员从标准养护室取一组试件进行试验,试验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项目部据此开始拆模。
事件三:因工期紧,砌块生产7天后运往工地进行砌筑,砌筑砂浆采用收集的循环水进行现场拌制。墙体一次砌筑至粱底以下200mm位置,留待14d后砌筑顶紧。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巡视后责令停工整改。
事件四:施工总承包单位对项目部进行专项安全检查时发现:
1、安全管理检查评分表内的保证项目仅对“安全生产责任制”、“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两项进行了检查;
2、外架立面剪刀撑间距12m,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3、电梯井口处设置活动的防护栅门,电梯井内每隔四层设置一道安全平网进行防护,检查组下达了整改通知单。

根据案例,针对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分别写出相应的正确做法。
9.问答题

背景资料
某办公楼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八层,层高4.5m,工程桩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墙体采用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工程外脚手架采用双排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位于办公楼顶层的会议室,其框架柱间距为8m×8m。项目部按照绿色施工要求,收集现场施工废水循环利用。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完成灌注桩的泥浆循环清孔工作后,随即放置钢筋笼、下导管及桩身混凝土灌筑,混凝土浇筑至桩顶设计标高。
事件二:会议室顶板底模支撑拆除前,试验员从标准养护室取一组试件进行试验,试验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项目部据此开始拆模。
事件三:因工期紧,砌块生产7天后运往工地进行砌筑,砌筑砂浆采用收集的循环水进行现场拌制。墙体一次砌筑至粱底以下200mm位置,留待14d后砌筑顶紧。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巡视后责令停工整改。
事件四:施工总承包单位对项目部进行专项安全检查时发现:
1、安全管理检查评分表内的保证项目仅对“安全生产责任制”、“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两项进行了检查;
2、外架立面剪刀撑间距12m,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3、电梯井口处设置活动的防护栅门,电梯井内每隔四层设置一道安全平网进行防护,检查组下达了整改通知单。

根据案例, 事件二中,项目部的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当设计无规定时,通常情况下模板拆除顺序的原则是什么?
10.问答题

背景资料
某办公楼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八层,层高4.5m,工程桩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墙体采用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工程外脚手架采用双排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位于办公楼顶层的会议室,其框架柱间距为8m×8m。项目部按照绿色施工要求,收集现场施工废水循环利用。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完成灌注桩的泥浆循环清孔工作后,随即放置钢筋笼、下导管及桩身混凝土灌筑,混凝土浇筑至桩顶设计标高。
事件二:会议室顶板底模支撑拆除前,试验员从标准养护室取一组试件进行试验,试验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项目部据此开始拆模。
事件三:因工期紧,砌块生产7天后运往工地进行砌筑,砌筑砂浆采用收集的循环水进行现场拌制。墙体一次砌筑至粱底以下200mm位置,留待14d后砌筑顶紧。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巡视后责令停工整改。
事件四:施工总承包单位对项目部进行专项安全检查时发现:
1、安全管理检查评分表内的保证项目仅对“安全生产责任制”、“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两项进行了检查;
2、外架立面剪刀撑间距12m,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3、电梯井口处设置活动的防护栅门,电梯井内每隔四层设置一道安全平网进行防护,检查组下达了整改通知单。

分别指出事件一中的不妥之处,并写出正确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