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简述大革命时期南北地区私营大报发展的动向。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最新试题

1980年7月22日,()同时发表有关“渤海2号”钻井船翻沉事故消息,重显舆论监督的威力。

题型:多项选择题

1982年11月,北京召开第一次西方传播学研究座谈会,对传播学的引入中国提出的态度了16字方针,即()。

题型:多项选择题

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时期,恢复活动的中国记协设置和评选了以下哪些奖项?()

题型:多项选择题

范长江1935年5月取得《大公报》旅行记者身份,1938年秋天离开,在《大公报》工作了三年多时间。范长江作为“一代名记者”的成绩,主要在这期间。其采访活动中,最重要的有两项()

题型:多项选择题

中国第一个报刊政论家王韬的政论具有鲜明的特色,主要表现在()。

题型:多项选择题

1937年11月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这段时间,上海租界尚未被日军占领,史称“孤岛”时期。在这个时期里,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和进步新闻工作者利用“孤岛”的特殊条件和英美法等国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创办了一批抗日报刊。其中主要有()等。

题型:多项选择题

1937年11月8日,中国青年记者协会在沪成立,1938年3月30日更名为“中国青年记者学会”,这既是一个青年记者的群众团体,又是一个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机构。

题型:判断题

《三家村札记》中的“三家村”是指()。

题型:多项选择题

梁启超创造的“时务文体”的特点是()。

题型:多项选择题

1926年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组成“新记公司”,于9月1日续刊已经停刊的天津《大公报》,史称新记《大公报》。

题型: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