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座事件风波不段,还记得前些日子在动车上“让座”的热门事件吗。四川达州八旬老人李某坐动车到成都看病,因只买到达州到营山的座票,老人在南充站被座位的主人请了起来,老人女儿恳请挤一挤被拒,之后一中年男子让了座,老人女儿说:年轻人应该多学学。座位主人委屈回道:坐自己位置错了吗?
随后新浪网做了一个网友单选投票调查。截至5月5日中午12点18分,有45220人参与投票,其中40126票认为“座位主人没做错,自己花钱买了票,有权决定愿不愿挤着坐”,占88.7%。竟获得了近九成网友的支持。回溯以往的让座风波,舆论几乎一边倒的选择了弱者,对未让座者进行轮番的“道德轰炸”。后来在各种“让座”纠纷中某些老年人的不文明行为曝光后,人们开始思考;终于在动车让座的选择上转向了另一个方向的“一边倒”。是人们文明素质变得低下了,开始不尊老敬老了吗?
请问你怎么看?
2016年5月份,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其中明确到2020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为此,要强化未污染土壤保护,加强污染源监管,严控新增土壤污染。
请结合《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政策,谈谈你的看法。
前不久,浙江杭州协警礼为奇因及时专业的处置,避免路面塌陷造成惨剧,成为“世界网红”;而在另一些地方,聘用上岗的“临时”人员违规执法的新闻也时有耳闻;在各地,山东将在6月底告别临时工执法,吉林明令禁止临时工执法,四川成都规定党政群机关今后原则上不得使用临时工……临时工问题,可说是我们在走向现代治理的过程中,需要直面的课题。
事实上,在不少舆论事件中,暴力执法、上班打牌、公车私用、雷言雷语常常和“临时工”联系在一起,有人由此形容,临时工有双面属性:犯事儿与扛事儿、干活与顶雷。
请问你如何看待“临时工”现象?就此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