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材料1
近两三年,在日本经常讨论日美中俄关系。这表明人们强烈希望日本成为与三国对等的国际政治主体。过去,日本在美中俄的权力之争中屡屡被耍弄。对像日本这样具有经济实力的国家来说,提出这种要求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且,这也是使日本外交成熟起来的必经阶段。
美中俄作为左右国际政治秩序的“极”已被世界所承认,而日本没有得到这种认可。日本战后在安全保障上始终坚持彻底的防御状态,不足之处一直依赖日美同盟弥补。...因此,美中俄也一直把日本视为远远落后的政治对手。日本应该正视这一现实,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如何使日本取得与美中俄对等的地位。——摘自日本《日本经济新闻》2000年3月17日文章《远东形势与日本》
材料2
但是,国会在昨天迈出了重要下一步,表明它在重申其民族主义情绪方面取得了扎实的进展。它已经任命了一个国会委员会,由它来调查国会是否应该采取一个有争议的步骤,修改战后“和平宪法”。
而这一行动正是在这种形势下采取的:年轻人中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对日本是否能够充分依赖美国来保护自己不受攻击的疑惑与日俱增,同时产生了一种它应该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情绪。——摘自英国《金融时报》2000年1月21日文章《日本的军主义倾向》
材料3
现在日本应该谋求的是这样的勇气:坦率地说出向美国应该说出的话。而且,需要有柔和而坚韧不拔的谈判能力。
过分地关照会扭曲日本国民的对美情感,结果可能会损害日美关系。只有不怕发生摩擦,向美国提出自己的主张,才能加深两国真正的伙伴关系。——摘自日本《朝日新闻》2000年1月19日社论《需要坚韧不拔的谈判力》
日本对美国的依赖决不意味着日本的懈怠和软弱无力。日本立足于兼顾本国以及地区和世界利益的立场,不选择军事自立的道路。然而,如果因为日本不想在军事上自立而继续受到低于美中俄的政治待遇,那么虽不情愿,但或许日本将来也不得不考虑摆脱对美国的依赖。——摘自日本《日本经济新闻》2000年3月17日文章《远东形势与日本》
材料4
在华盛顿,人们普遍的看法是,日本是能够担当“领导角色”的。美国倾向于给日本的“领导角色”所下的定义应该是,东京按照华盛顿的希望去做,而不需要华盛顿事先告诉东京应该做什么。对于这种“领导”的前景可能将是非常不错的。——摘自《日本时报》2000年8月8日文章《承认日本在亚洲的重要作用》
日本在军事方面的态度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几年来,它一直在减轻对美国的依赖程度,放宽长期以来限制它行使军事力量的政治和宪法约束。这些变化在华盛顿引发了一场悄悄进行的辩论。美国防务和情报官员难免要扪心自问:一个比较自信的日本对美国来说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美国与言听计从的日本之间那种原有的冷战式安全关系终于行将结束了。日本的所作所为开始再次像一个“正常大国”那样。对美国和亚洲的未来而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是“正常”?——摘自美国《洛杉矶时报》2000年2月23日文章《在亚洲,另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诞生了》
材料5
活着的人们的最大心愿就是国家坚守不重蹈覆辙这一誓言,并对此进行谢罪和反省。而那些民族主义者的主张却不是这样,他们希望国家把死者作为“英灵”而加以赞美,然后再重蹈覆辙继续“制造”这样的“英灵”。可以说,对这个问题,即使反对靖国神社运动的一方也没有进行充分的讨论。因此,要解决“靖国神社问题”必须先解决这个问题。——摘自日本《世界》月刊2000年9月号文章《“靖国神社问题”的结论何在?》
材料6
9•11事件后,日本抓紧利用这一时机,抓紧了向海外派兵的步伐。阿富汗战争的爆发,使得日本的有机会修改了《海上保安厅防卫法》、《自卫队法》等法律,加紧向外派兵。。。。。。。日本政府于2002年12月2日决定,将在本月内派遣具有情报收集功能的宙斯盾护卫舰前往印度洋,其名义是协助美国打击恐怖势力。——《国际月刊》2003年1月5日

根据材料5的观点,要解决靖国神社问题,日本必须先解决什么问题?并根据材料5指出优先解决这一问题的理由。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问答题

材料1
近两三年,在日本经常讨论日美中俄关系。这表明人们强烈希望日本成为与三国对等的国际政治主体。过去,日本在美中俄的权力之争中屡屡被耍弄。对像日本这样具有经济实力的国家来说,提出这种要求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且,这也是使日本外交成熟起来的必经阶段。
美中俄作为左右国际政治秩序的“极”已被世界所承认,而日本没有得到这种认可。日本战后在安全保障上始终坚持彻底的防御状态,不足之处一直依赖日美同盟弥补。...因此,美中俄也一直把日本视为远远落后的政治对手。日本应该正视这一现实,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如何使日本取得与美中俄对等的地位。——摘自日本《日本经济新闻》2000年3月17日文章《远东形势与日本》
材料2
但是,国会在昨天迈出了重要下一步,表明它在重申其民族主义情绪方面取得了扎实的进展。它已经任命了一个国会委员会,由它来调查国会是否应该采取一个有争议的步骤,修改战后“和平宪法”。
而这一行动正是在这种形势下采取的:年轻人中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对日本是否能够充分依赖美国来保护自己不受攻击的疑惑与日俱增,同时产生了一种它应该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情绪。——摘自英国《金融时报》2000年1月21日文章《日本的军主义倾向》
材料3
现在日本应该谋求的是这样的勇气:坦率地说出向美国应该说出的话。而且,需要有柔和而坚韧不拔的谈判能力。
过分地关照会扭曲日本国民的对美情感,结果可能会损害日美关系。只有不怕发生摩擦,向美国提出自己的主张,才能加深两国真正的伙伴关系。——摘自日本《朝日新闻》2000年1月19日社论《需要坚韧不拔的谈判力》
日本对美国的依赖决不意味着日本的懈怠和软弱无力。日本立足于兼顾本国以及地区和世界利益的立场,不选择军事自立的道路。然而,如果因为日本不想在军事上自立而继续受到低于美中俄的政治待遇,那么虽不情愿,但或许日本将来也不得不考虑摆脱对美国的依赖。——摘自日本《日本经济新闻》2000年3月17日文章《远东形势与日本》
材料4
在华盛顿,人们普遍的看法是,日本是能够担当“领导角色”的。美国倾向于给日本的“领导角色”所下的定义应该是,东京按照华盛顿的希望去做,而不需要华盛顿事先告诉东京应该做什么。对于这种“领导”的前景可能将是非常不错的。——摘自《日本时报》2000年8月8日文章《承认日本在亚洲的重要作用》
日本在军事方面的态度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几年来,它一直在减轻对美国的依赖程度,放宽长期以来限制它行使军事力量的政治和宪法约束。这些变化在华盛顿引发了一场悄悄进行的辩论。美国防务和情报官员难免要扪心自问:一个比较自信的日本对美国来说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美国与言听计从的日本之间那种原有的冷战式安全关系终于行将结束了。日本的所作所为开始再次像一个“正常大国”那样。对美国和亚洲的未来而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是“正常”?——摘自美国《洛杉矶时报》2000年2月23日文章《在亚洲,另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诞生了》
材料5
活着的人们的最大心愿就是国家坚守不重蹈覆辙这一誓言,并对此进行谢罪和反省。而那些民族主义者的主张却不是这样,他们希望国家把死者作为“英灵”而加以赞美,然后再重蹈覆辙继续“制造”这样的“英灵”。可以说,对这个问题,即使反对靖国神社运动的一方也没有进行充分的讨论。因此,要解决“靖国神社问题”必须先解决这个问题。——摘自日本《世界》月刊2000年9月号文章《“靖国神社问题”的结论何在?》
材料6
9•11事件后,日本抓紧利用这一时机,抓紧了向海外派兵的步伐。阿富汗战争的爆发,使得日本的有机会修改了《海上保安厅防卫法》、《自卫队法》等法律,加紧向外派兵。。。。。。。日本政府于2002年12月2日决定,将在本月内派遣具有情报收集功能的宙斯盾护卫舰前往印度洋,其名义是协助美国打击恐怖势力。——《国际月刊》2003年1月5日

对比材料3和材料4,分析日本年轻官僚们所谋求的日本的“领导角色”和美国希望日本能够担当的“领导角色”的内涵有何异同?
2.问答题

材料1
近两三年,在日本经常讨论日美中俄关系。这表明人们强烈希望日本成为与三国对等的国际政治主体。过去,日本在美中俄的权力之争中屡屡被耍弄。对像日本这样具有经济实力的国家来说,提出这种要求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且,这也是使日本外交成熟起来的必经阶段。
美中俄作为左右国际政治秩序的“极”已被世界所承认,而日本没有得到这种认可。日本战后在安全保障上始终坚持彻底的防御状态,不足之处一直依赖日美同盟弥补。...因此,美中俄也一直把日本视为远远落后的政治对手。日本应该正视这一现实,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如何使日本取得与美中俄对等的地位。——摘自日本《日本经济新闻》2000年3月17日文章《远东形势与日本》
材料2
但是,国会在昨天迈出了重要下一步,表明它在重申其民族主义情绪方面取得了扎实的进展。它已经任命了一个国会委员会,由它来调查国会是否应该采取一个有争议的步骤,修改战后“和平宪法”。
而这一行动正是在这种形势下采取的:年轻人中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对日本是否能够充分依赖美国来保护自己不受攻击的疑惑与日俱增,同时产生了一种它应该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情绪。——摘自英国《金融时报》2000年1月21日文章《日本的军主义倾向》
材料3
现在日本应该谋求的是这样的勇气:坦率地说出向美国应该说出的话。而且,需要有柔和而坚韧不拔的谈判能力。
过分地关照会扭曲日本国民的对美情感,结果可能会损害日美关系。只有不怕发生摩擦,向美国提出自己的主张,才能加深两国真正的伙伴关系。——摘自日本《朝日新闻》2000年1月19日社论《需要坚韧不拔的谈判力》
日本对美国的依赖决不意味着日本的懈怠和软弱无力。日本立足于兼顾本国以及地区和世界利益的立场,不选择军事自立的道路。然而,如果因为日本不想在军事上自立而继续受到低于美中俄的政治待遇,那么虽不情愿,但或许日本将来也不得不考虑摆脱对美国的依赖。——摘自日本《日本经济新闻》2000年3月17日文章《远东形势与日本》
材料4
在华盛顿,人们普遍的看法是,日本是能够担当“领导角色”的。美国倾向于给日本的“领导角色”所下的定义应该是,东京按照华盛顿的希望去做,而不需要华盛顿事先告诉东京应该做什么。对于这种“领导”的前景可能将是非常不错的。——摘自《日本时报》2000年8月8日文章《承认日本在亚洲的重要作用》
日本在军事方面的态度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几年来,它一直在减轻对美国的依赖程度,放宽长期以来限制它行使军事力量的政治和宪法约束。这些变化在华盛顿引发了一场悄悄进行的辩论。美国防务和情报官员难免要扪心自问:一个比较自信的日本对美国来说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美国与言听计从的日本之间那种原有的冷战式安全关系终于行将结束了。日本的所作所为开始再次像一个“正常大国”那样。对美国和亚洲的未来而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是“正常”?——摘自美国《洛杉矶时报》2000年2月23日文章《在亚洲,另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诞生了》
材料5
活着的人们的最大心愿就是国家坚守不重蹈覆辙这一誓言,并对此进行谢罪和反省。而那些民族主义者的主张却不是这样,他们希望国家把死者作为“英灵”而加以赞美,然后再重蹈覆辙继续“制造”这样的“英灵”。可以说,对这个问题,即使反对靖国神社运动的一方也没有进行充分的讨论。因此,要解决“靖国神社问题”必须先解决这个问题。——摘自日本《世界》月刊2000年9月号文章《“靖国神社问题”的结论何在?》
材料6
9•11事件后,日本抓紧利用这一时机,抓紧了向海外派兵的步伐。阿富汗战争的爆发,使得日本的有机会修改了《海上保安厅防卫法》、《自卫队法》等法律,加紧向外派兵。。。。。。。日本政府于2002年12月2日决定,将在本月内派遣具有情报收集功能的宙斯盾护卫舰前往印度洋,其名义是协助美国打击恐怖势力。——《国际月刊》2003年1月5日

根据材料1-4,分析冷战结束后,日本在对外关系中推行一种什么战略?其对外战略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并分析日本近年来推行这种战略的原因。
3.问答题

材料1
今天是20世纪最后一个8月15日。首先,我要为在战争中死亡的300万同胞和被日本军队杀害的、比300万多出许多倍的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牺牲者的在天之灵祈祷。
我这里提到了“同胞、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牺牲者”。战后不久恐怕不是这个样子。那时,“300万同胞的死”具有压倒性的意义,几乎没有人意识到外国牺牲者的存在。
从70年代,逐渐有人主张日本应该正视在战争中所犯过错,并承担责任。但是,在国内,认识到日本是加害者的人依然是少数。80年代的日本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它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这种国内的“常识”无法被国际社会接受。以1982年审定教科书问题为契机,文部省不得不修改了尽量不介绍日本在二战中的恶行的审定方针。
如何对待自己过去的问题,本来并不是一个如何对待国外的批评的问题。这是一个如何正视自己的过去,以及如何立足于此创造未来的日本的问题,这是我们自身的问题。——摘自(日)《每日新闻》2000年8月15日文章《正视历史,开创未来》
材料2
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的宪法第九条,日本人民永远放弃战争和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日本对这一规定的理解是,它的军事行动被限制在保护领土免受外来袭击的范围内。但是,随着冷战结束,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呼吁重新解释宪法或对宪法进行修正以便给日本武装力量更大的自由。尽管有宪法的限制和历史情绪的影响,但日本已经把它的自卫队建成一支亚洲最强大的军队。它每年的军费达到450亿美元。日本有大约23.6万军人,英国军人是22万。日本政府花费了大约1.4亿多美元研制了在富士山演习中使用的模拟战争技术。——摘自(美)《纽约时报》2000年10月1日文章
材料3
据《每日新闻》报道,这次教科书淡化战争罪行事件,便是因为执政自民党和一些右翼历史学家不断施压所致。报道称,这些自民党人士向书商表明,形容日本为邻国带来苦难,等同“反日”和“自我贬损人格”,最后日本各书商不得不做出妥协。这次事件绝对反映了近来日本右翼势力日益高涨的情况。——摘自(香港)《明报》2000年9月11日的报道
材料4
文部省对从2002年度开始实施的中小学教科书的审议已经到了最后阶段。据调查,过去曾发展为外交问题的关于战争中日本行为的表述,如过去对“慰安妇”及“侵略”等基于“加害者立场”所作的表述大幅度减少了。
在1997年版教科书中,许多出版公司的教科书中,都用标题,醒目地提及日本在亚洲各地区的“侵略行为”。但是在这次的申请本中“侵略行为”的措辞都被用各种拐弯抹角的措辞替换了。...不少人指出,这次的许多申请本都从日本是加害者的立场后退的背景是,从1996年前后起,以自民党和一部分学者为中心,对教科书的批判不断升级。——摘自(日)《每日新闻》2000年9月10日报道
材料5
在有关太平洋战争的论述中,教科书说:“战争开始的时候,日军打败盟军,使长期在欧美殖民统治下的亚洲人增加了勇气。”...另外,在实在无法绕开的南京大屠杀问题上,教科书采取了偷梁换柱式的卑鄙手法,把有关内容安排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部分,并这样写道:“在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中认定,日军在1937年日中战争中,在占领南京时,杀害了很多中国人民。但是,关于这一事件,资料上有很多疑点,事实究竟如何,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见解,有关争论至今仍在继续。”

根据材料3、4、5,试述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通过由右翼学者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主导编写初中历史教科书的原因。
4.问答题

材料1
今天是20世纪最后一个8月15日。首先,我要为在战争中死亡的300万同胞和被日本军队杀害的、比300万多出许多倍的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牺牲者的在天之灵祈祷。
我这里提到了“同胞、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牺牲者”。战后不久恐怕不是这个样子。那时,“300万同胞的死”具有压倒性的意义,几乎没有人意识到外国牺牲者的存在。
从70年代,逐渐有人主张日本应该正视在战争中所犯过错,并承担责任。但是,在国内,认识到日本是加害者的人依然是少数。80年代的日本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它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这种国内的“常识”无法被国际社会接受。以1982年审定教科书问题为契机,文部省不得不修改了尽量不介绍日本在二战中的恶行的审定方针。
如何对待自己过去的问题,本来并不是一个如何对待国外的批评的问题。这是一个如何正视自己的过去,以及如何立足于此创造未来的日本的问题,这是我们自身的问题。——摘自(日)《每日新闻》2000年8月15日文章《正视历史,开创未来》
材料2
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的宪法第九条,日本人民永远放弃战争和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日本对这一规定的理解是,它的军事行动被限制在保护领土免受外来袭击的范围内。但是,随着冷战结束,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呼吁重新解释宪法或对宪法进行修正以便给日本武装力量更大的自由。尽管有宪法的限制和历史情绪的影响,但日本已经把它的自卫队建成一支亚洲最强大的军队。它每年的军费达到450亿美元。日本有大约23.6万军人,英国军人是22万。日本政府花费了大约1.4亿多美元研制了在富士山演习中使用的模拟战争技术。——摘自(美)《纽约时报》2000年10月1日文章
材料3
据《每日新闻》报道,这次教科书淡化战争罪行事件,便是因为执政自民党和一些右翼历史学家不断施压所致。报道称,这些自民党人士向书商表明,形容日本为邻国带来苦难,等同“反日”和“自我贬损人格”,最后日本各书商不得不做出妥协。这次事件绝对反映了近来日本右翼势力日益高涨的情况。——摘自(香港)《明报》2000年9月11日的报道
材料4
文部省对从2002年度开始实施的中小学教科书的审议已经到了最后阶段。据调查,过去曾发展为外交问题的关于战争中日本行为的表述,如过去对“慰安妇”及“侵略”等基于“加害者立场”所作的表述大幅度减少了。
在1997年版教科书中,许多出版公司的教科书中,都用标题,醒目地提及日本在亚洲各地区的“侵略行为”。但是在这次的申请本中“侵略行为”的措辞都被用各种拐弯抹角的措辞替换了。...不少人指出,这次的许多申请本都从日本是加害者的立场后退的背景是,从1996年前后起,以自民党和一部分学者为中心,对教科书的批判不断升级。——摘自(日)《每日新闻》2000年9月10日报道
材料5
在有关太平洋战争的论述中,教科书说:“战争开始的时候,日军打败盟军,使长期在欧美殖民统治下的亚洲人增加了勇气。”...另外,在实在无法绕开的南京大屠杀问题上,教科书采取了偷梁换柱式的卑鄙手法,把有关内容安排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部分,并这样写道:“在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中认定,日军在1937年日中战争中,在占领南京时,杀害了很多中国人民。但是,关于这一事件,资料上有很多疑点,事实究竟如何,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见解,有关争论至今仍在继续。”

材料1说:“如何对待自己过去的问题本来并不是一个如何对待国外的批评的问题。这是一个如何正视自己的过去,以及如何立足于此创造未来的日本的问题”,请予以分析。
5.问答题

材料1
今天是20世纪最后一个8月15日。首先,我要为在战争中死亡的300万同胞和被日本军队杀害的、比300万多出许多倍的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牺牲者的在天之灵祈祷。
我这里提到了“同胞、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牺牲者”。战后不久恐怕不是这个样子。那时,“300万同胞的死”具有压倒性的意义,几乎没有人意识到外国牺牲者的存在。
从70年代,逐渐有人主张日本应该正视在战争中所犯过错,并承担责任。但是,在国内,认识到日本是加害者的人依然是少数。80年代的日本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它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这种国内的“常识”无法被国际社会接受。以1982年审定教科书问题为契机,文部省不得不修改了尽量不介绍日本在二战中的恶行的审定方针。
如何对待自己过去的问题,本来并不是一个如何对待国外的批评的问题。这是一个如何正视自己的过去,以及如何立足于此创造未来的日本的问题,这是我们自身的问题。——摘自(日)《每日新闻》2000年8月15日文章《正视历史,开创未来》
材料2
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的宪法第九条,日本人民永远放弃战争和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日本对这一规定的理解是,它的军事行动被限制在保护领土免受外来袭击的范围内。但是,随着冷战结束,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呼吁重新解释宪法或对宪法进行修正以便给日本武装力量更大的自由。尽管有宪法的限制和历史情绪的影响,但日本已经把它的自卫队建成一支亚洲最强大的军队。它每年的军费达到450亿美元。日本有大约23.6万军人,英国军人是22万。日本政府花费了大约1.4亿多美元研制了在富士山演习中使用的模拟战争技术。——摘自(美)《纽约时报》2000年10月1日文章
材料3
据《每日新闻》报道,这次教科书淡化战争罪行事件,便是因为执政自民党和一些右翼历史学家不断施压所致。报道称,这些自民党人士向书商表明,形容日本为邻国带来苦难,等同“反日”和“自我贬损人格”,最后日本各书商不得不做出妥协。这次事件绝对反映了近来日本右翼势力日益高涨的情况。——摘自(香港)《明报》2000年9月11日的报道
材料4
文部省对从2002年度开始实施的中小学教科书的审议已经到了最后阶段。据调查,过去曾发展为外交问题的关于战争中日本行为的表述,如过去对“慰安妇”及“侵略”等基于“加害者立场”所作的表述大幅度减少了。
在1997年版教科书中,许多出版公司的教科书中,都用标题,醒目地提及日本在亚洲各地区的“侵略行为”。但是在这次的申请本中“侵略行为”的措辞都被用各种拐弯抹角的措辞替换了。...不少人指出,这次的许多申请本都从日本是加害者的立场后退的背景是,从1996年前后起,以自民党和一部分学者为中心,对教科书的批判不断升级。——摘自(日)《每日新闻》2000年9月10日报道
材料5
在有关太平洋战争的论述中,教科书说:“战争开始的时候,日军打败盟军,使长期在欧美殖民统治下的亚洲人增加了勇气。”...另外,在实在无法绕开的南京大屠杀问题上,教科书采取了偷梁换柱式的卑鄙手法,把有关内容安排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部分,并这样写道:“在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中认定,日军在1937年日中战争中,在占领南京时,杀害了很多中国人民。但是,关于这一事件,资料上有很多疑点,事实究竟如何,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见解,有关争论至今仍在继续。”

根据材料2-5,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年来日本国内政治右倾化的表现及其原因。
6.问答题

材料1
今天是20世纪最后一个8月15日。首先,我要为在战争中死亡的300万同胞和被日本军队杀害的、比300万多出许多倍的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牺牲者的在天之灵祈祷。
我这里提到了“同胞、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牺牲者”。战后不久恐怕不是这个样子。那时,“300万同胞的死”具有压倒性的意义,几乎没有人意识到外国牺牲者的存在。
从70年代,逐渐有人主张日本应该正视在战争中所犯过错,并承担责任。但是,在国内,认识到日本是加害者的人依然是少数。80年代的日本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它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这种国内的“常识”无法被国际社会接受。以1982年审定教科书问题为契机,文部省不得不修改了尽量不介绍日本在二战中的恶行的审定方针。
如何对待自己过去的问题,本来并不是一个如何对待国外的批评的问题。这是一个如何正视自己的过去,以及如何立足于此创造未来的日本的问题,这是我们自身的问题。——摘自(日)《每日新闻》2000年8月15日文章《正视历史,开创未来》
材料2
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的宪法第九条,日本人民永远放弃战争和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日本对这一规定的理解是,它的军事行动被限制在保护领土免受外来袭击的范围内。但是,随着冷战结束,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呼吁重新解释宪法或对宪法进行修正以便给日本武装力量更大的自由。尽管有宪法的限制和历史情绪的影响,但日本已经把它的自卫队建成一支亚洲最强大的军队。它每年的军费达到450亿美元。日本有大约23.6万军人,英国军人是22万。日本政府花费了大约1.4亿多美元研制了在富士山演习中使用的模拟战争技术。——摘自(美)《纽约时报》2000年10月1日文章
材料3
据《每日新闻》报道,这次教科书淡化战争罪行事件,便是因为执政自民党和一些右翼历史学家不断施压所致。报道称,这些自民党人士向书商表明,形容日本为邻国带来苦难,等同“反日”和“自我贬损人格”,最后日本各书商不得不做出妥协。这次事件绝对反映了近来日本右翼势力日益高涨的情况。——摘自(香港)《明报》2000年9月11日的报道
材料4
文部省对从2002年度开始实施的中小学教科书的审议已经到了最后阶段。据调查,过去曾发展为外交问题的关于战争中日本行为的表述,如过去对“慰安妇”及“侵略”等基于“加害者立场”所作的表述大幅度减少了。
在1997年版教科书中,许多出版公司的教科书中,都用标题,醒目地提及日本在亚洲各地区的“侵略行为”。但是在这次的申请本中“侵略行为”的措辞都被用各种拐弯抹角的措辞替换了。...不少人指出,这次的许多申请本都从日本是加害者的立场后退的背景是,从1996年前后起,以自民党和一部分学者为中心,对教科书的批判不断升级。——摘自(日)《每日新闻》2000年9月10日报道
材料5
在有关太平洋战争的论述中,教科书说:“战争开始的时候,日军打败盟军,使长期在欧美殖民统治下的亚洲人增加了勇气。”...另外,在实在无法绕开的南京大屠杀问题上,教科书采取了偷梁换柱式的卑鄙手法,把有关内容安排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部分,并这样写道:“在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中认定,日军在1937年日中战争中,在占领南京时,杀害了很多中国人民。但是,关于这一事件,资料上有很多疑点,事实究竟如何,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见解,有关争论至今仍在继续。”

根据材料1、3、4,说明日本目前国内在对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略问题上的基本态度。
7.问答题

材料1
所有联合国签字国都应尊重人权,遵守人权基本原则。因此,一国侵犯公民权利就不仅仅是本国的事情,无论在世界何处发生侵犯人权的情况,各国都有不可推卸的进行监督和谴责的责任。„„美国将毫不保留地、坚定地担负起保障人权的这一责任。
我们重申,美国对国际人权负有义务。人权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准则。——摘自1977年3月17日卡特在联大的演说
材料2
越南战争产生了深刻的道义危机。70年代的经济紧张使公众对工业化民主国家为它的公民提供持久的福利能力的信心减少了。
多年来,我们一直甘心采取我们对手们的有缺点的原则和策略,有时我们放弃自己的价值观念,而采取他们的价值观念。
我们曾经用火对付火,从未想到用水对付火会更好一些。但是,我们从失败中找到了回到我们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念的道路,我们已恢复了失去的信心。——摘自1977年5月22日卡特在圣母大学的对外政策讲话
材料3
遏制战略发生了作用,我们现在正处于战后两种目标——暴政和冲突这一目标同民主和自由这一目标——之间一场历史性的较量的尾声。„„我们的目标是大胆的——比我的任何前任认为有可能实现的目标抱负更大的目标,现在是制定一项90年代的新政策的时候了。
材料4
号召尊重人权不仅使现有的共产党国家处于守势,而且从全球看,还使民主国家与共产党国家划清了界线。积极宣传尊重人权,还为更直接的进行民主的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些活动有助于使独立性越来越大、政治色彩日益浓厚的民间团体的出现,就等于是社会从共产党统治下最终解放出来的开端。——摘自兹•布热津斯基《大失败——二十世纪的共产主义的灭亡》
材料5
西方国家过分关心其他国家的所谓“人权状况”,这是别有企图的。这些国家过去以炮舰政策压迫落后国家,在炮舰政策因被压迫国家的觉醒而失灵后,它们又以“人权”和“经济制裁”为手段...按照“人权无国界”之类主张行事...其结果是天下大乱。

材料5中为什么说“按照‘人权无国界’之类主张行事...其结果是天下大乱”?
8.问答题

材料1
所有联合国签字国都应尊重人权,遵守人权基本原则。因此,一国侵犯公民权利就不仅仅是本国的事情,无论在世界何处发生侵犯人权的情况,各国都有不可推卸的进行监督和谴责的责任。„„美国将毫不保留地、坚定地担负起保障人权的这一责任。
我们重申,美国对国际人权负有义务。人权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准则。——摘自1977年3月17日卡特在联大的演说
材料2
越南战争产生了深刻的道义危机。70年代的经济紧张使公众对工业化民主国家为它的公民提供持久的福利能力的信心减少了。
多年来,我们一直甘心采取我们对手们的有缺点的原则和策略,有时我们放弃自己的价值观念,而采取他们的价值观念。
我们曾经用火对付火,从未想到用水对付火会更好一些。但是,我们从失败中找到了回到我们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念的道路,我们已恢复了失去的信心。——摘自1977年5月22日卡特在圣母大学的对外政策讲话
材料3
遏制战略发生了作用,我们现在正处于战后两种目标——暴政和冲突这一目标同民主和自由这一目标——之间一场历史性的较量的尾声。„„我们的目标是大胆的——比我的任何前任认为有可能实现的目标抱负更大的目标,现在是制定一项90年代的新政策的时候了。
材料4
号召尊重人权不仅使现有的共产党国家处于守势,而且从全球看,还使民主国家与共产党国家划清了界线。积极宣传尊重人权,还为更直接的进行民主的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些活动有助于使独立性越来越大、政治色彩日益浓厚的民间团体的出现,就等于是社会从共产党统治下最终解放出来的开端。——摘自兹•布热津斯基《大失败——二十世纪的共产主义的灭亡》
材料5
西方国家过分关心其他国家的所谓“人权状况”,这是别有企图的。这些国家过去以炮舰政策压迫落后国家,在炮舰政策因被压迫国家的觉醒而失灵后,它们又以“人权”和“经济制裁”为手段...按照“人权无国界”之类主张行事...其结果是天下大乱。

结合材料3和4,说明80年代后期美国人权外交政策的新变化,并分析产生这种新变化的原因。
9.问答题

材料1
所有联合国签字国都应尊重人权,遵守人权基本原则。因此,一国侵犯公民权利就不仅仅是本国的事情,无论在世界何处发生侵犯人权的情况,各国都有不可推卸的进行监督和谴责的责任。„„美国将毫不保留地、坚定地担负起保障人权的这一责任。
我们重申,美国对国际人权负有义务。人权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准则。——摘自1977年3月17日卡特在联大的演说
材料2
越南战争产生了深刻的道义危机。70年代的经济紧张使公众对工业化民主国家为它的公民提供持久的福利能力的信心减少了。
多年来,我们一直甘心采取我们对手们的有缺点的原则和策略,有时我们放弃自己的价值观念,而采取他们的价值观念。
我们曾经用火对付火,从未想到用水对付火会更好一些。但是,我们从失败中找到了回到我们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念的道路,我们已恢复了失去的信心。——摘自1977年5月22日卡特在圣母大学的对外政策讲话
材料3
遏制战略发生了作用,我们现在正处于战后两种目标——暴政和冲突这一目标同民主和自由这一目标——之间一场历史性的较量的尾声。„„我们的目标是大胆的——比我的任何前任认为有可能实现的目标抱负更大的目标,现在是制定一项90年代的新政策的时候了。
材料4
号召尊重人权不仅使现有的共产党国家处于守势,而且从全球看,还使民主国家与共产党国家划清了界线。积极宣传尊重人权,还为更直接的进行民主的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些活动有助于使独立性越来越大、政治色彩日益浓厚的民间团体的出现,就等于是社会从共产党统治下最终解放出来的开端。——摘自兹•布热津斯基《大失败——二十世纪的共产主义的灭亡》
材料5
西方国家过分关心其他国家的所谓“人权状况”,这是别有企图的。这些国家过去以炮舰政策压迫落后国家,在炮舰政策因被压迫国家的觉醒而失灵后,它们又以“人权”和“经济制裁”为手段...按照“人权无国界”之类主张行事...其结果是天下大乱。

根据材料1和2,分析卡特政府推行人权外交的原因。
10.问答题

材料1
布什总统决定退出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这表明美国的单边主义仍然存在并很活跃。上个月,美国是唯一一个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但没有出席缔约国大会的国家。因为美国政府反对禁止核试验。
上周,在日内瓦举行的有关生物武器公约的大会上,美国代表团表示,华盛顿反对任何强化执行和遵守这一公约的多边努力,这使其他与会代表目瞪口呆。而这一反对意见竟然是在携带炭疽热病毒的信件使美国成为生物恐怖袭击的受害者后提出的。
现在,布什政府又决定退出近30年来对稳定美俄核关系有所贡献的《反弹道导弹条约》。
布什的这种单边主义冲动是目光短浅的。——《参考消息》2001年12月23日
材料2
法国前外长韦德里纳抨击美国对外政策是“单边主义”加“简单主义”,认为它“与世界现实越来越远”;德国驻美大使沃尔夫冈撰文论证来打破美国包打天下的“神话”;欧盟委员会对外事务负责人彭定康则警告美国说,“不可能完全靠自己就办成一切事情”。欧洲舆论认为,传统的欧美关系受到了严峻挑战。——伍贻康:《欧盟要当真正的一极》;《人民日报》2002年9月6日
材料3
“9•11”事件以来的6个月当中传出了一些神话,比如有人说,美国单枪匹马开展反恐战争比“协商”作战要好。揭开这些神话的面纱,我们就会发现,它们其实是一种祸害。
历史告诉我们,光靠权力保障不了稳定的国际秩序,公认的规则和常规也很重要。现在我们有机会组成全球联盟——包括俄罗斯、中国及其他国家——共同建立一个以法治和国际组织为基础的更加稳定的世界,千万不要错过了这个历史机遇。——美国《华盛顿时报》3月27日文章题:当西方与西方发生冲突时;《参考消息》2002年3月30日

评析材料1所说的,“单边主义冲动是目光短浅”以及材料3所说的“是一种祸害”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