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2005年11月,江苏省委十届九次全会提出把"三沿"开发进一步拓展为 "沿江、沿沪宁线、沿东陇海线、沿海"发展的"四沿战略":沿沪宁线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推动苏南高开高走、快马加鞭;沿江基础产业带,让苏中崛起动力强劲;东陇海线的加工工业带和沿海产业带,使苏北振兴有了坚实的依托。
(1)沿沪宁线的高新技术产业带。以宁沪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动脉、宽约50公里,长约300公里,沿线主要包括南京、镇江、丹阳、常州、无锡、苏州、昆山七个城市。该区域与上海经济连接紧密,城市经济均比较发达,有着极强的资金人才集聚力,目前信息产业在国内乃至国际已有相当地应。以沿线7个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5个软件园为载体,积极加强与上海、浙江等地高新技术产业的联合,推进科研、教育与生产的一体化发展,同时加快承接国际信息产业转移,在更大范围融入国际商圈中求得突破。重点发展移动和卫星通信、光纤和光电子、微电子、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和软件等五大产业,着力抓好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提高自主研发、设计和配套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加快构建面向国际国内两个科技市场、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相一致的科技资源配臵体系,力争形成以信息产业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新兴传统产业相配套的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建成全国领先、全球先进的重要信息产业基地。
(2)沿江基础产业带。以长江沿岸为主线,包括南京、镇江、常州、扬州、泰州、南通6个市区和句容、扬中、丹阳、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仪征、江都、泰兴、靖江、如皋、通州、海门、启东15县(市)。该区域东接上海,西连长江中上游诸省,既有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又有苏北乃至中原广大地区为腹地,是江苏省承接上海,辐射苏北,缩小江苏南北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纽带,是江苏经济社会新世纪发展的新增长极。充分发挥临江适宜布局大运输量、大吞吐量、大进大出产业的资源优势,在沿江地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冶金、化工、物流四大基础产业,通过产业的上下游、前后向及旁侧链接,延伸产业链,发展成为世界级产业集群。着力建设好沿江开发区,争取更多的龙头型、基地型特别是国际一流的跨国公司项目落户沿江。进一步整合沿江港口,组建沿江港口联盟,强化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联动,发展港口大物流。建立能够参与国际产业水平分工的生产体系、面向国际的市场营销体系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生产服务体系,加快形成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全球影响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基地之一。
(3)沿东陇海线加工产业带。以陇海铁路为主线,经徐州自西向东依次穿越徐州市区、铜山县、邳州市、新沂市、东海县和连云港市区,与沿海经济带交汇,是江苏省的最北部地区。该区域位于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带的中间,陇海铁路和连云港至霍尔果斯高速公路横贯东西,京沪铁路和京沪高速公路纵贯南北,东面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区位优势异常优越,是中国沿海东部优势和西部资源的连接点。充分发挥丰富的资源优势,把推进工业化进程与推进农业产业化、推进城市化结合起来,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徐州、连云港等节点城市为支撑,承接沿江地区产业的梯度转移,为沿江开发提供基础原材料、电力和配套协作等方面的支撑,构筑起江苏国际制造业基地的产业链条。突出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从资源利用型项目起步,加快形成基础原材料工业的产业优势,建成以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体的加工产业密集带。提高工业整体素质,推动资源加工向机械制造、化工医药跃升,发展对未来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劲带动作用的高附加值产业。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突出支持连云港港口建设,推进港城一体化,加快码头建设,增开国际航线,提高港口辐射能力,逐步形成苏北地区的国际商务中心。通过加快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辐射带动苏北地区加快发展。
(4)沿海经济带。以江苏境内的海岸线为主线,包括南通、盐城和连云港3个市区及其所辖的18个县(市)。该区域拥有954公里的海岸线,拥有滩涂1130万亩,占全国的1/4以上。海水、淡水、交通、电力、人力及人才资源丰富,拥有较好的地理、人文、自然优势。随着苏通大桥竣工,该区域与上海之间的交通障碍得以消除,积极接纳上海产业辐射,并通过上海的国际平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时机逐渐成熟。先行启动沿海地区港口、交通、水利、输变电设施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能源电力、船舶修造、化工、汽车、纺织等产业,重视海洋生物技术、海洋工程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积极发展海水养殖、海产品深加工、海洋医药、海水化工和滨海旅游业,形成苏、通、盐、连四市江海连通的沿海工业经济带。

"四沿战略"产业布局运用了什么产业布局模式?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问答题

2005年11月,江苏省委十届九次全会提出把"三沿"开发进一步拓展为 "沿江、沿沪宁线、沿东陇海线、沿海"发展的"四沿战略":沿沪宁线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推动苏南高开高走、快马加鞭;沿江基础产业带,让苏中崛起动力强劲;东陇海线的加工工业带和沿海产业带,使苏北振兴有了坚实的依托。
(1)沿沪宁线的高新技术产业带。以宁沪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动脉、宽约50公里,长约300公里,沿线主要包括南京、镇江、丹阳、常州、无锡、苏州、昆山七个城市。该区域与上海经济连接紧密,城市经济均比较发达,有着极强的资金人才集聚力,目前信息产业在国内乃至国际已有相当地应。以沿线7个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5个软件园为载体,积极加强与上海、浙江等地高新技术产业的联合,推进科研、教育与生产的一体化发展,同时加快承接国际信息产业转移,在更大范围融入国际商圈中求得突破。重点发展移动和卫星通信、光纤和光电子、微电子、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和软件等五大产业,着力抓好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提高自主研发、设计和配套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加快构建面向国际国内两个科技市场、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相一致的科技资源配臵体系,力争形成以信息产业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新兴传统产业相配套的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建成全国领先、全球先进的重要信息产业基地。
(2)沿江基础产业带。以长江沿岸为主线,包括南京、镇江、常州、扬州、泰州、南通6个市区和句容、扬中、丹阳、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仪征、江都、泰兴、靖江、如皋、通州、海门、启东15县(市)。该区域东接上海,西连长江中上游诸省,既有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又有苏北乃至中原广大地区为腹地,是江苏省承接上海,辐射苏北,缩小江苏南北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纽带,是江苏经济社会新世纪发展的新增长极。充分发挥临江适宜布局大运输量、大吞吐量、大进大出产业的资源优势,在沿江地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冶金、化工、物流四大基础产业,通过产业的上下游、前后向及旁侧链接,延伸产业链,发展成为世界级产业集群。着力建设好沿江开发区,争取更多的龙头型、基地型特别是国际一流的跨国公司项目落户沿江。进一步整合沿江港口,组建沿江港口联盟,强化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联动,发展港口大物流。建立能够参与国际产业水平分工的生产体系、面向国际的市场营销体系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生产服务体系,加快形成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全球影响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基地之一。
(3)沿东陇海线加工产业带。以陇海铁路为主线,经徐州自西向东依次穿越徐州市区、铜山县、邳州市、新沂市、东海县和连云港市区,与沿海经济带交汇,是江苏省的最北部地区。该区域位于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带的中间,陇海铁路和连云港至霍尔果斯高速公路横贯东西,京沪铁路和京沪高速公路纵贯南北,东面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区位优势异常优越,是中国沿海东部优势和西部资源的连接点。充分发挥丰富的资源优势,把推进工业化进程与推进农业产业化、推进城市化结合起来,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徐州、连云港等节点城市为支撑,承接沿江地区产业的梯度转移,为沿江开发提供基础原材料、电力和配套协作等方面的支撑,构筑起江苏国际制造业基地的产业链条。突出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从资源利用型项目起步,加快形成基础原材料工业的产业优势,建成以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体的加工产业密集带。提高工业整体素质,推动资源加工向机械制造、化工医药跃升,发展对未来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劲带动作用的高附加值产业。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突出支持连云港港口建设,推进港城一体化,加快码头建设,增开国际航线,提高港口辐射能力,逐步形成苏北地区的国际商务中心。通过加快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辐射带动苏北地区加快发展。
(4)沿海经济带。以江苏境内的海岸线为主线,包括南通、盐城和连云港3个市区及其所辖的18个县(市)。该区域拥有954公里的海岸线,拥有滩涂1130万亩,占全国的1/4以上。海水、淡水、交通、电力、人力及人才资源丰富,拥有较好的地理、人文、自然优势。随着苏通大桥竣工,该区域与上海之间的交通障碍得以消除,积极接纳上海产业辐射,并通过上海的国际平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时机逐渐成熟。先行启动沿海地区港口、交通、水利、输变电设施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能源电力、船舶修造、化工、汽车、纺织等产业,重视海洋生物技术、海洋工程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积极发展海水养殖、海产品深加工、海洋医药、海水化工和滨海旅游业,形成苏、通、盐、连四市江海连通的沿海工业经济带。

"四沿战略"产业布局主要考虑了哪些因素?
2.问答题

长江三角洲包括上海市和隶属江苏、浙江的14个地级以上城市,是我国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人民生活最富裕的经济区域。历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经济地理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构成了我国"外通大洋,内联腹地"的两个辐射扇面的战略枢纽点,将成为世界第六大都市群。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一直保持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最新统计显示,2009年江浙沪生产总值相加达71794亿元,长三角GDP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其中:浙江去年实现生产总值22832亿元,江苏、上海去年生产总值分别为34061亿元、14901亿元。据初步核算,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00670亿元,长三角三地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21.4%。如果把江浙沪看成一个经济体,去年GDP总量排在全球第11位,列俄罗斯之后、韩国之前。但是,金融危机对长三角经济产生了冲击。加上当前宏观经济增长格局有利于资源型的中西部,不利于加工型的长三角,导致江浙沪传统行业"失速",新兴行业较弱,服务业贡献有限。三地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江浙沪去年的经济增速分别为12.4%、8.9%、8.2%,而全国为8.7%。虽然三地的经济发展良好,但增速在逐步放缓。统计显示,江浙沪经济增速在全国的位次逐渐下降。
另外,从产业结构方面来看,2009年,长三角16市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冲击最大,长三角地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三次产业规模和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16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4∶50.8∶45.8,第二产业比重高于全国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高于全国3.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重低于全国7.2个百分点。
2009年在长三角16市中,上海和南京第三产业占比超过了50%,上海接近60%。杭州、舟山、宁波、台州、无锡等城市第三产业比重在40%以上,9个城市第三产业比重低于40%。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实际,试分析长三角地区如何优化产业结构以加快经济的发展?
3.问答题

2005年6月,可口可乐携手《魔兽世界》掀起红色旋风,百事可乐联盟《梦幻国度》刮起蓝色风暴......同一个行业的两个巨头,几乎在同一段时间不约而同地采用了网络游戏作为广告的主要载体,两巨头的最新广告甚至在同一个电视频道次第登场。新一轮"两可乐广告战"爆发,持续至今。
广告战:谁牵着谁走?
可口可乐是什么?正宗的可乐、真正的可乐、永远的可乐、美国精神的代表;百事可乐是什么?是"新一代的选择",让你"渴望无限";百事可乐作为挑战者,并没有模仿可口可乐的广告策略,在可口可乐宣扬自己的正宗血统,喊出"永远的可口可乐"的时候,百事可乐掀起了"新一代"的旋风,通过广告树立了一个"后来居上"的形象,并把品牌蕴含的那种积极向上、时尚进取、机智幽默和不懈追求美好生活的新一代精神发扬到百事可乐所在的每一个角落,其矛头直捣可口可乐的死穴,可口可乐甚至被指为"你父亲喝的可乐"。
从仰视到平视:百事可乐追赶可口可乐
百事可乐作为世界饮料业两大巨头之一,100多年来与可口可乐上演了一场蔚为大观的两乐之战。战争之初,百事可乐一直惨淡经营,甚至有出售公司的计划,由于其竞争手法不够高明,长期以来一直被可口可乐远远抛在后头。
1963年,百事和可口可乐广告大战拉开序幕:百事推出了印象深刻的新广告:"动起来!动起来!你是百事一代!"百事利用贴近生活的广告,赢得了7500万婴儿潮一代的支持。1979年6月,面对百事可乐增长近3个百分点的严峻现实,可口可乐掀起了一场新广告运动:"兴奋的年轻人喝道,它给我美好的感觉,它让我神清气爽,喝杯可口可乐笑一笑’。"他们跳起了劲舞,可口可乐也嘶嘶地应和。广告获得巨大成功。新的可口可乐广告把产品描绘成英雄--"可口可乐带来了笑容"。
与可口可乐强调本土化的道路不同,百事可乐另开一路,自建市场:在全球的扩张中百事可乐的"明星"策略和本土化的广告线路明晰,从"ASK FOR MORE(无限渴望)"到"DARE FOR MORE(突破渴望)",百事可乐始终将产品定位在国际品牌上,百事可乐无时无刻不在宣扬自己的新潮、流行;暗示可口可乐的老化、腐朽。百事在全球长期推行的"体育+音乐"广告模式,也正逐渐成为世界性品牌广告的未来趋势。
从口味到价格、从定位到广告、从营销活动到明星代言、从商业文化到包装变化......两大可乐巨头燃起的这场硝烟似乎永无宁日。
历经了百余年的努力,百事可乐终于可以不再仰视它高傲的对手--可口可乐,取而代之的是--今天的百事可乐不再被对手小看,它成了可口可乐高度关注的对象,它的每一个举动都受到竞争者的密切关注。

试从产品差异化的角度分析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广告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