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物质力量
周敦颐(1017—1073年),仁宗时在各地做州县官,讲授《易》学,号濂溪先生。周牧颐取《老子》和道教的学说,与《易》经相糅合,著《太极图说》,又著《通书》阐发宗旨。他采《老子》的“有生于无”说,提出天地、阴阳、五行、万物都出于太极和无极,最后又回到太极、无极。这种对自然界的说明,应用到人类社会:“故圣人在上,以仁育万物,以义正万民,天道行而万物顺,圣德修而万民化”,“故天下之众,本在一人(皇帝)”。周敦颐还汲取佛教的禁欲主义,与他的无极说相结合,进而创立了“无欲”的说教。“无欲,故静”,“静”是最高境界,也是人类的最高的道德标准,由此提出“主静”之说。周敦颐认为,人们如果“主静’’,也就能做到“诚”。“诚”即是“无为”,“寂然不动者,诚也”。从而提出“诚”的概念,认为这是“圣人之本,性命之原,五常之本,百行之原”。
周敦颐的学说在仁宗时代还并没有多少社会影响,他在当时的学术地位,也是不高的,但是后来的理学家对他极力推崇。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