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商鞅在变法之初,就对户籍制度的重要性有清楚的认识,提出“强国知十三数”。秦献公时,“为户籍相伍”,商鞅在此基础上改革,“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秦国的户籍一般分为平民户籍和特殊户籍,前者包括秦人和外来人,后者包括贵族、官宦、爵籍等,奴隶等贱民没有户籍。商鞅规定:“宗室非有军功,不得为属籍”“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商鞅改变以家族为单位的户籍管理办法,“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商人和入赘不能单独立户。“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出生需登记在册,死亡要及时注销,登记的内容包括户主、籍贯、身份、年龄等内容。商鞅的户籍改革是其农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定了我国封建户籍制度的基础,影响深远。——据《商鞅户籍制度改革及其历史意义》整理根据材料,概括商鞅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答案:
主要内容:
根据材料“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可知,行什伍连坐制度;
根据材料“宗室非有军功,不得为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