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预应力工型梁桥,大桥主体工程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即进行台背回填。该桥台高9m,桥台地基为微风化砂岩。为了施工管理和质量检验评定的需要,施工单位将台背回填作为分部工程,下设挖台阶与填土两个分项工程进行质量评定。
台背回填前,进行了挖台阶施工,自检后请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但驻地监理工程师临时外出开会,考虑到地基为砂岩,强度满足要求,施工单位及时进行了台背填筑,等监理工程师回来后补办手续。
台背填筑时,采用与桥头引道一致的粘土作为台背填料,并对进场的填料进行检验,在桥台上绘出每层填筑的填厚线位,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方法填筑,分层松铺厚度30mm,用夯压机械进行夯实,每层夯实完工后进行自检并照相,并对每个桥台单独建立了技术档案。
背景资料
某建筑工程,建筑面积108000mm2,现浇剪力墙结构,地下三层,地上50层。基础埋深14.4米,底板厚3米,底板混凝土标号C35/P12.底板钢筋施工时,板厚1.5米处的HRB335级直径16mm钢筋,施工单位征得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同意后,用HPB235级直径10mm的钢筋进行代换。施工单位选定了某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由该站为其制定了底板混凝土施工方案。该方案采用溜槽施工,分两层浇筑,每层厚度1.5米。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当地最高大气温度38℃,混凝土最高入模温度40℃。浇筑完成12h以后采用覆盖一层塑料膜一层保温岩棉养护7天。测温记录显示: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75℃,其表面最高温度45℃。监理工程师检查发现底板表面混凝土有裂缝,经钻芯取样检查,取样样品均有贯通裂缝。
背景资料
某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23723m2,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1层,地上2层,首层高4.8m,标准层高3.6m,顶层房间为有保温层的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吊顶。工程结构施工采用外双排落地脚手架,工程于2007年6月15日开工,计划竣工日期为2009年5月1日。
事件一:2008年5月20日7时30分左右,因通道和楼层自然采光不足,瓦工陈某不慎从9层未设门槛的管道井竖向洞口处坠落地下一层混凝土底板上,当场死亡。
事件二:顶层吊顶安装石膏板前,施工单位仅对吊顶内管道设备安装申报了隐蔽工程验收,监理工程师提出申报验收有漏项,应补充验收申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