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以下是略有删节的公文部分内容,阅读之后回答36—40题。 (三)创新文化发展工程 以创新文化建设牵引科普品质提升,以科普品质提升促进创新文化建设。促进科普与科技创新、文化、艺术等融合发展,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创新文化氛围,推动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良好“软环境”。 ——推动。将创新文化建设作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价值导向和文化氛围。完善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激活创新意识、推动创新实践的政策和制度环境。鼓励各单位挖掘和整合创新文化要素,优化创新服务环境,打造创新文化展示平台。整合科技、教育、文化、宣传等部门创新文化要素,构建科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机制,形成推动创新文化发展的合力。 ——建设。发挥北京科技周、北京科学嘉年华、北京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等科普品牌活动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食品安全宣传周、公众科学日等活动,推动群众性科普活动广泛开展。推进科学跨年之夜、首都科学讲堂、首都科创开讲等视频品牌建设,发展“首都科普剧团”,丰富荧屏科普、网络科普和舞台科普,促进科普多元发展。 ——实施。支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等重大题材开展科普创作。提升北京科普创作水平。引导和支持科学家、科普工作者和影视艺术工作者共同创作开发一批科学文艺影视精品。大力开发动漫、短视频等多种形式的科普作品,推动科普游戏开发。聚合价值导向正确、科学性有保障的优质科普机构和专家媒体,形成统一协调的原创科普媒体矩阵。 ——实施。设立科幻产业发展基金,打造科幻产业集聚区。搭建高水平科幻创作交流平台和产品开发共享平台,推动国内外交流合作,办好中国科幻大会,推动科幻产业人才集聚。举办“北京科幻创意大赛”,支持科幻类小说、动漫、短视频、微电影等形式的作品创作,推动开发融入创意元素和首都文化特色的科幻产品。支持学校开展科幻教育,培养更多优秀科幻人才。 如果A中学为开展科幻教育,拟于本校学生文化节期间邀请B大学的一位科幻文学领域的专家前来做讲座,A中学与B大学联系应使用的公文文种是:

A. 报告
B. 请示
C. 通知
D. 函
题目列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项选择题

材料一: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中,出土了三幅绘制于丝帛之上的精美地图——《驻军图》《长沙国南部地形图》和《城邑图》。据考证,三幅地图距今已有2100多年,它们证明了西汉时期我国军事测绘已经较为成熟,其中的《驻军图》还是我国乃至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标有军事情况的地图。 三幅地图的一个突出特征,在于其准确区分方向——图所示的方位都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更重要的是,这几幅绘图中蕴含了古人的找“北”智慧。 据现有考古研究,古人绘制地图时区分南北,主要利用的是日光和“北斗”。地球自转轴向两侧无限延伸,其中一侧的延长线,就从天空中北斗七星中天璇星与天枢星连线的五倍延长线上的北极星附近经过。四季轮回、斗转星移,古人通过肉眼或专用测量工具“望筒”等,很早就发现了“北极星位置基本不变”的现象。研究还表明,汉代甚至汉以前的华夏先民,就已经有能力比较准确地测量地理信息。比如,先秦时期,古人运用“北斗”等星象与地理信息的对应关系判断方位。到了汉代,人们对“北斗导航”的认知就更为普遍。根据《淮南子》中记载的“夫乘舟而惑者,不知东西,见斗极则寤矣”,就说明了古人的日常中,“北斗”判断方向已是通识。 正是基于古人对“北斗导航”的长期观察和运用,以及规、矩、准、绳等工具的发明,我国古代绘制的很多地图都具备较高的准确性。以《长沙国南部地形图》为例,地图虽未标明比例尺,但经测算,其主区比例尺约为1∶180000,相当于汉代的一寸折十里。图上所绘河流骨架、流向及主要弯曲等均和现代地图大体相似,所绘山脉和山体轮廓,范围及走向也大体正确,地图东半部分的方位角误差,也仅3%左右。 材料二: “北斗+冬奥”雪上智慧运动服务系统主要为“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和“雪橇雪车”等项目提供运动员备战和赛事运营支持。它涵盖了运动员和教练、裁判、工作人员和赛事保障四个子系统:运动员科学训练服务系统、环境风速监测和决策系统、越野滑雪裁判智能辅助系统、工作人员雪场保障系统。例如,“北斗+冬奥”系统中的某个子系统部署于延庆高山滑雪中心,可以通过无人机航拍建模合成的实际赛场三维地形数据,实时监控赛场中核心赛道的多个起跳点位置的环境气象条件,尤其是对滑雪比赛最重要的横向和纵向实时风速信息。通过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与高精度激光测风雷达技术融合其它气象传感器,系统可以为冬奥会雪上运动赛场建立高精度位置网格化的实时气象数据,为赛事保障部门提供气象监测数据和超运动条件的预警信息,为冬奥会雪上运动赛事及日常运动训练的环境保障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愿同各国共享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共促全球卫星导航事业蓬勃发展。”北斗作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与国际上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同台竞技的同时,必须用开放的胸怀融入国际导航大家庭,让全球用户愿意用北斗、用好北斗。北斗系统的发展既立足中国,又放眼世界,秉持和践行“世界的北斗”发展理念,坚持开放融合、协调合作、兼容互补、资源共享,在覆盖全球的基础上积极融入全球、服务全球。目前,北斗基础产品已出口到全球一半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基于北斗的土地确权、精准农业、数字施工、智慧港口等在东盟、南亚、东欧、西亚、非洲等地区得到成功应用。中国北斗已经成为与“一带一路”遥相辉映的“太空丝绸之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下列哪句诗反映了材料一中古人的找“北”智慧?

A.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B. 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
C.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
D. 坐来黄叶落四五,北斗已挂西城楼
单项选择题

材料一: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中,出土了三幅绘制于丝帛之上的精美地图——《驻军图》《长沙国南部地形图》和《城邑图》。据考证,三幅地图距今已有2100多年,它们证明了西汉时期我国军事测绘已经较为成熟,其中的《驻军图》还是我国乃至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标有军事情况的地图。 三幅地图的一个突出特征,在于其准确区分方向——图所示的方位都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更重要的是,这几幅绘图中蕴含了古人的找“北”智慧。 据现有考古研究,古人绘制地图时区分南北,主要利用的是日光和“北斗”。地球自转轴向两侧无限延伸,其中一侧的延长线,就从天空中北斗七星中天璇星与天枢星连线的五倍延长线上的北极星附近经过。四季轮回、斗转星移,古人通过肉眼或专用测量工具“望筒”等,很早就发现了“北极星位置基本不变”的现象。研究还表明,汉代甚至汉以前的华夏先民,就已经有能力比较准确地测量地理信息。比如,先秦时期,古人运用“北斗”等星象与地理信息的对应关系判断方位。到了汉代,人们对“北斗导航”的认知就更为普遍。根据《淮南子》中记载的“夫乘舟而惑者,不知东西,见斗极则寤矣”,就说明了古人的日常中,“北斗”判断方向已是通识。 正是基于古人对“北斗导航”的长期观察和运用,以及规、矩、准、绳等工具的发明,我国古代绘制的很多地图都具备较高的准确性。以《长沙国南部地形图》为例,地图虽未标明比例尺,但经测算,其主区比例尺约为1∶180000,相当于汉代的一寸折十里。图上所绘河流骨架、流向及主要弯曲等均和现代地图大体相似,所绘山脉和山体轮廓,范围及走向也大体正确,地图东半部分的方位角误差,也仅3%左右。 材料二: “北斗+冬奥”雪上智慧运动服务系统主要为“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和“雪橇雪车”等项目提供运动员备战和赛事运营支持。它涵盖了运动员和教练、裁判、工作人员和赛事保障四个子系统:运动员科学训练服务系统、环境风速监测和决策系统、越野滑雪裁判智能辅助系统、工作人员雪场保障系统。例如,“北斗+冬奥”系统中的某个子系统部署于延庆高山滑雪中心,可以通过无人机航拍建模合成的实际赛场三维地形数据,实时监控赛场中核心赛道的多个起跳点位置的环境气象条件,尤其是对滑雪比赛最重要的横向和纵向实时风速信息。通过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与高精度激光测风雷达技术融合其它气象传感器,系统可以为冬奥会雪上运动赛场建立高精度位置网格化的实时气象数据,为赛事保障部门提供气象监测数据和超运动条件的预警信息,为冬奥会雪上运动赛事及日常运动训练的环境保障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愿同各国共享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共促全球卫星导航事业蓬勃发展。”北斗作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与国际上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同台竞技的同时,必须用开放的胸怀融入国际导航大家庭,让全球用户愿意用北斗、用好北斗。北斗系统的发展既立足中国,又放眼世界,秉持和践行“世界的北斗”发展理念,坚持开放融合、协调合作、兼容互补、资源共享,在覆盖全球的基础上积极融入全球、服务全球。目前,北斗基础产品已出口到全球一半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基于北斗的土地确权、精准农业、数字施工、智慧港口等在东盟、南亚、东欧、西亚、非洲等地区得到成功应用。中国北斗已经成为与“一带一路”遥相辉映的“太空丝绸之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根据材料一,我们可以得知:

A. 《驻军图》等三幅地图方位坐标设置与现代地图基本一致
B. 《长沙国南部地形图》标明主区比例尺为1:180000
C. 天璇星、天枢星相连成直线并延伸约五倍距离,就可以找到北极星
D. 汉代以后人们就可以将北斗星斗柄方向的变化作为判断季节的标志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