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东大会流于形式,缺乏对财务报告的约束力 B.董事会独立性不强,缺乏对管理当局的监督和约束 C.监事会监督不到位,难以履行财务监督的职能 D.经营者行为短期化,会计造假动机强烈
A.滥用会计职业判断不是一种主观故意行为 B.没有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表面上合法,实质上是一种违规行为 C.后果表现为行为人获得了不当利益,并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利益 D.形式表现为超出外部人合理预期的方式作出选择与估计,这里是以具有一定的知识与技能的人士作出的判断为比较对象的
A.“诚”更多地是指“内诚于心”,“信”则偏重于“外信于人” B.“诚”更多地是对道德个体的单向要求,“信”更多地是针对社会群体提出的双向或多向要求 C.“诚”更多地是指道德主体的内在德性,“信”则更多地是指“内诚”的外化,体现为社会化的道德践行 D.“信”是“诚”的依据和根基,“诚”是“信”的外在体现
A.会计职业判断是由会计行为主体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做出的判断与选择 B.判断的依据是会计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等标准 C.会计职业判断的基础是判断者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 D.会计职业判断是一个判断与选择的思维过程,主观性很强
A.会计职业判断应当在遵循会计标准(主要指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进行,所以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是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前提条件 B.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实施后,会计职业判断的深度、广度都有所减少,会计职业判断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C.为了能够更好地反映经济业务的经济实质,会计准则的制定基础有从“规则导向”向“原则导向”转变的趋势,这又会增加了对职业判断的需求 D.会计准则对职业判断的积极作用在于它为职业判断提供了制度边界
A.金融资产分类的判断 B.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与前期差错更正的区分 C.调整事项与非调整事项的判断 D.存货计价方法选择的判断
A.损害投资者、债权人利益 B.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C.加大金融风险 D.降低会计行业的公信力
A.“隧道行为”指管理层采取各种巧立名目的造假手段,将上市公司资产或利润占为己有、逐渐将上市公司掏空的行为 B.由于这种行为往往是无法见阳光的地下行为,所以被形象地称为“隧道行为” C.这种现象在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中更为普遍 D.“隧道行为”表面上是掏空了上市公司,实际上是掏空了股民的利益及市场的人气
A.可定义性 B.可计量性 C.相关性 D.可靠性
A.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 B.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 C.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D.“理想职业性格”的符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