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可以 B.不可以 C.无法判断 D.需重新检验
A.限制在某一低接收概率的质量水平 B.受限制的不接收概率的质量水平 C.使用方风险对应的质量水平 D.生产方风险对应的质量水平
A.p0,p1值(P0<p1)应由供需双方协商决定 B.确定p0时,应考虑不合格或不合格品类别及其对顾客损失的严重程度 C.p1的选取,一般应使p1与p0拉开一定的距离,即要求p1>p0,IEC推荐p1/p0一般取1.5,2.0或3.0 D.P1/P0的控制有一定。p1/P0过小,放松对质量的要求,对使用方不利,但p1/P0过大会增加抽检产品的数量,使检验费用增加 E.A类不合格或不合格品的p0值要选得比B类的要大;而B类不合格或不合格品的p0值又应选得比C类的要小
A.I、Ⅱ、Ⅲ水平的判断力逐级提高 B.I、Ⅱ、Ⅲ水平的判断力逐级下降 C.对同一检验水平,N增加时,n/N也增加 D.对同一检验水平,N增加时,n/N减少 E.对同一检验水平,N增加时,n/N减少
A.抽样程序繁索 B.需要组织多次测试、试验 C.检验费用高 D.需要的人员多
A.经济性 B.准确性 C.全面性 D.概括性
A.将AQL的取值变大,使更多的批被接收 B.使用加严检验,增加保证能力 C.通过质量改进,提高过程质量 D.使用二次抽样方案 E.增大接收数
A.序贯抽样 B.计量抽样方案 C.计数调整型方案 D.监督抽样方案 E.孤立批抽样方案
A.计算 B.计点 C.计量 D.序贯
A.B类不合格品 B.C类不合格品 C.A类不合格品 D.以上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