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对患者进行标准摆放 B.对关节远端进行良好固定 C.防止代偿运动 D.减少主观因素 E.保证评定的信度和效度
A.俯卧位 B.坐位 C.侧卧位 D.仰卧位 E.站立位
A.0级 B.1级 C.2-级 D.2级 E.2+级
A.可采用"一"表示某关节非正常过度伸展 B.运动开始的角度与运动结束的角度之间的范围 C.如存在关节活动受限应先测量主动关节活动范围 D.如存在关节活动受限应先测量被动关节活动范围 E.如不能从解剖0°位运动则应准确记录实际开始位的角度
A.俯卧位 B.前臂中立位 C.轴心是尺骨茎突 D.固定臂与第2掌骨纵轴平行 E.移动臂与前臂纵轴平行
A.无肌张力的增加 B.肌张力略增加 C.肌张力轻度增加 D.肌张力较明显增加 E.受累部分僵直
A.髋关节内旋 B.髋关节屈伸 C.髋关节内收 D.髋关节外展 E.髋关节外旋
A.0级 B.1级 C.2+级 D.3级 E.4级
A.髋关节屈曲 B.髋关节伸展 C.膝关节屈曲 D.髋关节内收 E.髋关节内外旋
A.体位为仰卧位 B.轴心在髂前上棘 C.固定臂为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垂直线 D.移动臂为髂前上棘至髌骨中心的连线 E.正常值为内收外展各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