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 B.2 C.3 D.4 E.5
A.体温在30~37℃时,去极化肌松药作用强度增加,时效延长 B.体温在30~37℃时,可部分拮抗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强度,但时效少受影响 C.26℃以下体温,各种肌松药作用强度和时效均增强 D.26℃以下体温,各种肌松药作用强度和时效均减弱 E.低温对肌松药无影响
A.50~1OOmg B.110~150mg C.160~200mg D.210~250mg E.260~300mg
A.抗胆碱酯酶药的用量取决于肌松深度 B.依酚氯铵可用于拮抗深度的残余肌松 C.抗胆碱酯酶药有一极限药量 D.大剂量新斯的明可引起神经肌肉阻滞 E.拮抗无论是长时效或中时效的同等程度的肌松,所需时间相同
A.筒箭毒碱 B.新斯的明 C.抗胆碱酯酶药 D.乙酰胆碱 E.阿托品
A.每个囊泡所含的乙酰胆碱量是一个递质量子 B.一个囊泡释放的一个递质量子产生终板微电位 C.终板微电位即激发兴奋,收缩耦联 D.终板微电位不足以激发兴奋,收缩耦联 E.数百个囊泡同时释放数百万个递质才能引起终板去极化
A.2~3倍 B.4~9倍 C.10~15倍 D.16~20倍 E.>20倍
A.眼轮匝肌肉-膈肌-肋间肌-四肢肌肉 B.眼轮匝肌肉-四肢肌肉-膈肌-肋间肌 C.眼轮匝肌肉-肋间肌-四肢肌肉-膈肌 D.眼轮匝肌肉-上肢肌肉-肋间肌-膈肌 E.眼轮匝肌肉-肋间肌-膈肌-四肢肌肉
A.分解代谢 B.生物转化 C.经肾或胆道排出 D.水解作用 E.与血浆蛋白结合代谢
A.PaC02 B.Pa02 C.血压 D.输注库血 E.颅内占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