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最高人民法院 B.最高人民检察院 C.公安部 D.全国人大常委会
A.累犯 B.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 C.暴力犯罪 D.再犯
A.监狱的上级主管机关 B.省级以上的司法行政机关 C.监狱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D.中级以上人民法院
A.时效的中断 B.减刑 C.假释 D.赦免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C.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职务的权利 D.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A.只要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犯新罪,即使假释考验期满后才发现,也应当撤销假释 B.在假释考验期满后.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不能撤销假释 C.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犯新罪的,应当按先减后并的方法实行并罚,但"先减"是指减去假释前已经实际执行的刑期 D.在假释考验期内,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撤销假释后,按照先并后减的方法实行并罚,假释经过的考验期,应当计算在新决定的刑期之内,因为假释视为执行刑罚
A.基层法院 B.县级法院 C.高级法院 D.中级以上人民法院
A.甲2000年因为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2004年又犯故意伤害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7年 B.乙2000年因为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2008年又犯故意伤害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7年 C.丙2000年因为犯拐卖儿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2008年假释,2009年又犯故意伤害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7年 D.丁2000年因为犯拐卖儿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2008年假释,2014年又犯故意伤害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7年
A.对被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25年有期徒刑的,再次进行减刑的,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20年 B.依法被判处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再次进行减刑的,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25年 C.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13年 D.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罪犯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