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病原体通过医护人员的手导致的感染 B.病原体通过病室空气导致的感染 C.由蚊虫叮咬导致的感染 D.由医院供水系统导致的感染 E.由患者自身携带的感染源导致的感染
A.体温正常,症状消失后2~3天 B.病情好转,体温正常后7~10天 C.病情基本控制后1~3天 D.连续使用4~8周 E.连续使用5~7天
A.注意调节合适的水温、水流 B.按序揉搓双手,持续15秒 C.手的各个部位都需洗到、冲净 D.洗手时避免污染周围环境 E.洗手后手上只能检出极少量致病性微生物
A.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100μW/cm2 B.使用中灯管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μW/cm2 C.照射强度监测应每6个月一次 D.经消毒后的空气中自然菌应减少90%以上 E.经消毒后的物品上自然菌应减少90%以上
A.<1m,30~60分钟 B.<2m,30~60分钟 C.<1m,60~90分钟 D.<2m,60~90分钟 E.<1m,90分钟
A.洗手 B.戴手套 C.戴口罩、护目镜 D.穿隔离衣 E.戴口罩
A.先刷指尖、然后刷手、腕、前臂、肘部、上臂下1/2段 B.按规定顺序刷洗3遍,共6分钟 C.特别要刷净甲沟、指间、腕部 D.每遍刷完用流动水冲净 E.水由手、上臂至肘部流下
A.有外来菌入侵 B.正常菌群定位转移 C.正常菌群出现移位 D.正常菌群出现种类结构变化 E.正常菌群未偏离正常生理组合
A.含有效碘250mg/L的碘伏液 B.含有效碘500mg/L的碘伏液 C.含有效碘1000mg/L的碘伏液 D.含有效碘2500~5000mg/L的碘伏液 E.含有效碘5000mg/L的碘伏液
A.危险因素监测 B.发病率监测 C.感染病种监测 D.致病微生物监测 E.目标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