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复方电解质葡萄糖M3A注射液 B.5%葡萄糖注射液 C.0.9%氯化钠注射液 D.10%葡萄糖注射液 E.乳酸钠林格液
A.检查输液袋(瓶)有无裂纹,输液应无沉淀、变色、异物等 B.进行挤压试验,观察输液袋有无渗漏,尤其是加药处 C.按输液标签内容逐项核对所用输液和空西林瓶与安瓿的药名、规格、用量等是否相符 D.核对与检查非整瓶(支)用量的患者的用药剂量和标识是否正确 E.加药人员签名齐全无误后,核对者应签名或盖签章
A.各项管理制度 B.人员岗位职责 C.标准操作规程 D.人员培训制度 E.人员待遇制度
A.克林霉素每0.6g加入至少100m1液体稀释后静脉滴注 B.克林霉素1.2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m1 C.克林霉素每0.6g加入至少150m1液体稀释后静脉滴注 D.克林霉素1.2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100m1 E.克林霉素1.2g溶于10%葡萄糖注射液100m1
A.调配时应拉下生物安全柜防护玻璃,前窗玻璃不可高于安全警戒线,以确保安全柜负压 B.调配完成后,必须将残留有危害药物的西林瓶、安瓿等单独置于适宜的包装中,与成品输液及输液标签(包括备份)一并送出,以供核查 C.所用一次性注射器、手套、口罩及检查后的西林瓶、安瓿等废弃物,统一放置于专用塑料袋内,待全日调配工作结束后,封口,按规定由本医疗机构统一处理 D.危害药物溢出处理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E.危害药物调配应重视操作者的职业防护
A.静脉滴注速度过快 B.静脉滴注时克林霉素的浓度过高 C.克林霉素溶媒不合适 D.选药不当 E.疾病本身原因
A.工作人员应面向无菌区,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避免面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 B.用无菌持物镊取用物品;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一套无菌物品仅供一位患者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C.无菌物品必须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 D.无菌物品不可暴露于空气中,应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中,无菌包外须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并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排放 E.定期检查无菌物品的灭菌日期及保存情况。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保存期一般为7日,过期或受潮应重新灭菌
A.氨茶碱注射液 B.0.5%阿莫西林水溶液 C.1%阿米卡星水溶液 D.碳酸氢钠注射液 E.维生素C注射液
A.远离各种污染源 B.禁止设置于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C.周围的环境、路面、植被等不会对静脉用药调配过程造成污染 D.洁净区采风口应当设置在周围30米内环境清洁、无污染地区,离地面高度不低于3米 E.方便取用
A.5%葡萄糖注射液 B.0.9%氯化钠注射液 C.碳酸氢钠液 D.10%葡萄糖注射液 E.平衡盐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