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执法人员应当在返回该分局后立即向该分局负责人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 B.扣押时应当制作现场笔录 C.扣押时应当制作并当场交付扣押决定书和清单 D.扣押应当由某区公安分局具备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实施
A.甲、乙二人共谋杀丙,相约次日晚到丙家共同下手,但届时乙未去,甲一人将丙杀死。甲、乙二人成立共犯 B.甲为在第二天盗窃张三的汽车而邀请开锁匠乙开车门锁。乙在同意之后很快反悔,并表示自己不敢去。甲元可奈何只得同意。第二天,甲自己开车门锁将汽车开走。乙成立犯罪中止 C.甲为了刺杀钱某,先指使乙前往K市独自伺机行刺,数日后为把握起见,又指使丙前往K市独自伺机行刺,后来由乙找到钱某将其杀害。乙丙不是共同正犯 D.被胁迫的人,在身体受到强制,完全丧失意志自由时实施某种危害行为的,不成立胁从犯
A.因甲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甲是滥用职权罪的实行犯 B.因甲居于领导地位,故甲是徇私枉法罪的间接正犯 C.因甲实施了两个实行行为,故应实行数罪并罚 D.乙的行为同时触犯徇私枉法罪与帮助毁灭证据罪、滥用职权罪,但因只有一个行为,应以徇私枉法罪论处
A.高级人民法院在核准该案时,应当讯问被告人B.高级人民法院在核准该案时,可以提审被告人C.高级人民法院认为原判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只能查清事实后依法改判D.高级人民法院认为本案应判死刑立即执行,可以直接进行改判
A.为了确定孟某的伤害情况,经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强制对孟某进行人身检查 B.在对厉某采取拘留措施时,因情况紧急,侦查人员未办理搜查证,直接进入其住所搜查 C.公安机关在第一次讯问厉某时,可以告知厉某有权委托辩护人 D.公安机关向检察机关提请批准逮捕厉某,检察机关在审查时发现厉某是省、市两级人大代表,遂报请本省人大常委会许可
A.可不开庭审理 B.认为没有必要的,甲可不再到庭 C.由于乙没有上诉,其不得另行委托辩护人为其辩护 D.审理后认为原判事实不清且对丙的量刑过轻,发回一审法院重审,一审法院重审后可加重丙的刑罚
A.观点①②与a结论对应;观点③④与b结论对应 B.观点①③与a结论对应;观点②④与b结论对应 C.观点②③与a结论对应;观点①④与b结论对应 D.观点①④与a结论对应;观点②③与b结论对应
A.某大学的学生进食堂吃饭时习惯于用手机、钱包等物占座后,再去购买饭菜。甲将学生乙用于占座的钱包拿走 B.乙进入面馆,将手机放在大厅6号桌的空位上,表示占座,然后到靠近窗户的地方看看有没有更合适的座位。在7号桌吃面的甲将手机拿走 C.乙将手提箱忘在出租车的后备箱。后甲搭乘该出租车时,将自己的手提箱也放进后备箱,并在下车时将乙的手提箱一并拿走 D.乙全家外出打工,委托邻居甲照看房屋。有人来村里购树,甲将乙家山头上的树谎称为自家的树,卖给购树人,得款3万元
A.犯罪的预备阶段 B.犯罪的实行阶段 C.犯罪行为尚未实行完毕的情况下 D.犯罪行为已经实行完毕的情况下
A.人民法院审判刑事案件时,都必须经过两级人民法院的审判才能终结 B.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案件,只要经过了两级人民法院的审判一律即告终结 C.地方各级人民去院审判的第一审案件在法定期限内都可以提起上诉或者抗诉而引起第二审程序 D.每一个刑事案件可以被两次起诉至人民法院审判,第二次起诉和审判后,该案即告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