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体液传播 B.吸血节肢动物传播 C.消化道传播 D.呼吸道传播 E.土壤传播
A.该传染病流行过后 B.人群中一般抵抗力的提高 C.人群中自动免疫的推广 D.病原体的变异 E.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A.机体的保护性免疫 B.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 C.病原体的毒力与数量 D.病原体的侵入途径与特异性定位 E.病原体的致病力与机体的免疫机能
A.显性感染 B.隐性感染 C.潜在性感染 D.病原携带 E.易感者
A.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 B.初期、极期、恢复期 C.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D.体温上升期、极期、体温下降期 E.早期、中期、晚期
A.在同一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致病力成正比 B.在同一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潜伏期成正比 C.病原体的毒力与致病力成正比 D.病原体的侵袭力与致病力成正比 E.在不同传染病中,能引起疾病发生的最低病原体数量相差很大
A.最短潜伏期 B.平均潜伏期 C.最长潜伏期 D.前驱期 E.传染期
A.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l0种 B.甲类2种,乙类23种,丙类9种 C.甲类2种,乙类22种,丙类ll种 D.甲类2种,乙类20种,丙类l3种 E.甲类2种,乙类l9种,丙类l4种
A.病原携带状态 B.潜伏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机会性感染
A.飞沫传播 B.水、食物、苍蝇传播 C.吸血节肢动物传播 D.血液、体液、血液制品传播 E.土壤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