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增加基托的厚度 B.扩大基托的面积 C.采用金属网加强 D.拔除下颌伸长牙 E.减轻咬合压力
A.18、17、16、12及23、26、27、28缺失 B.14、13、12、11及21、22、23、24缺失 C.18、17、16及21、22、26缺失 D.16、14缺失 E.15、16及22、23、24、25缺失
A.舌杆 B.舌杆加前牙连续卡环 C.舌板 D.与黏膜平行接触的舌杆 E.位于倒凹区上缘的舌杆
A.可以自行摘戴的固定桥 B.固位力主要来自粘接材料的粘接力的固定桥 C.一端的固位体为固定连接,另一端的固位体为活动连接的固定桥 D.以各种骨内种植体作为固定桥的支持和固位端制成的固定桥 E.被称为完全固定桥
A.1/2 B.1/3 C.1/4 D.3/4 E.2/3
A.就位道不一致 B.有早接触点 C.基牙牙髓炎 D.邻接过紧 E.邻牙根尖病变
A.模型观测应该采用平均倒凹法 B.44、34基牙上应采取RPI卡环 C.基牙可以选择全部余留牙 D.下颌牙槽嵴区取印模时应尽量扩展 E.应该采用闭口式印模
A.防止食物嵌塞 B.防止义齿龈向移位 C.恢复咬合关系 D.防止义齿侧向及牙合向移位 E.保持卡环在基牙上的位置
A.咬合不平衡 B.固位件松动 C.继发龋引起牙髓炎 D.牙周炎 E.邻接关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