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对于高热患儿应及时适当降温 B.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降温前先给予镇静药 C.物理降温时将患儿放置在安静、温暖的环境场所 D.早产儿、小婴儿和体弱儿尽量不用药物降温 E.对于新生儿发热原因不明时,禁止使用抗生素
A.血压180/120mmHg B.头晕、视物模糊 C.脑血管痉挛 D.肺水肿 E.颅内压突然升高
A.所有咯血患儿都要仔细询问咯血量 B.咯血量往往关系到病情的程度 C.Ⅰ度:失血量少于有效循环血量的5%,外周血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值降低 D.Ⅱ度:失血量为有效循环血量的5%~10% E.Ⅲ度:失血量大于有效循环血量的15%,血压下降
A.肋软骨炎 B.结膜炎 C.肺炎 D.心包炎 E.食管炎
A.胸骨压痛 B.刺痛 C.窒息感痛 D.锥痛 E.酸痛
A.新生儿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触及3cm B.1岁婴儿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触及1cm C.3岁儿童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触及1cm D.6岁儿童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触及1cm E.12岁儿童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触及1cm
A.肛窦炎 B.肛裂 C.息肉 D.内痔 E.直肠脱垂
A.胸痛可牵涉到腹、肩、背部 B.深呼吸和咳嗽时胸痛加重 C.喜健侧卧位 D.常伴呼吸运动受限 E.可有胸膜摩擦音
A.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B.血压升高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毛细血管静水压增加 E.淋巴管吸收受阻
A.肛温最能反映体内温度 B.正常体温:肛温36.5~37.5℃或腋温36~37℃ C.口温(舌下)一般比腋温高0.2~0.5℃ D.肛温≥37.5℃或腋温≥37℃,且1d内的波动超过1℃,可定义为发热 E.根据腋温判断发热程度:低热:<38℃,中热:38~39℃,高热:39~41℃,极热:>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