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全部消除液化沉陷 B.部分消除液化沉陷,且对基础和上部结构进行处理 C.对基础和上部结构进行处理,或更高要求的措施 D.可不采取措施,或采取其他经济的措施
A.土的黏粒含量 B.土的应力状态 C.地震烈度大小 D.地下水位
A.验算天然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竖向承载力时,荷载值应取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基础底面平均压力和边缘最大压力 B.地基承载力应采用调整后的抗震承载力 C.地基抗震承载力的提高系数与基础类型有关 D.高宽比大于4的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基础底面不宜出现零应力区
A.同一结构单元可以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但应采取有效措施 B.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 C.差异沉降满足设计要求时,不分缝的主楼和裙楼可以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 D.当同一结构单元必须采用不同类型基础形式和埋深时,只控制好最终沉降量即可
A.地基土抗震容许承载力需在深宽修正后的地基容许承载力基础上再修正 B.地基土抗震容许承载力不宜高于深宽修正后的地基容许承载力 C.桩基础的抗震允许承载力提高系数可取1.5 D.抗震容许承载力提高系数取值应依据地基土的类型不同而不同
A.峰值 B.震级 C.频谱 D.持续时间
A.1.0 B.0.75 C.0.55 D.0.48
A.根据区域地震地质背景,预测未来一定年限内工程场地可能遭遇的最大震级或烈度 B.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及近场的实际地震记录分析工程场地的地震运动特征 C.推算可能出现的地面峰值加速度及其年超越概率水平 D.判定和分析场地的卓越周期,提出工程场地距震中或可能发生强震断裂的最小距离
A.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就是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B.当结构自振周期小于设计特征周期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与结构的阻尼比无关 C.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等于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与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之比 D.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与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有关
A.=170m/s B.=270m/s C.=470m/s D.=57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