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防止食物嵌塞 B.维持牙位、牙弓形态的稳定 C.与邻牙相互支持、分散牙合力 D.保持每个牙各区的生理运动 E.防止对牙合牙伸长
A.根据患牙的方向确定就位道 B.根据桩核的方向确定就位道 C.根据对颌牙的方向确定就位道 D.根据牙体预备的方向确定就位道 E.根据患牙的方向及邻牙的情况确定就位道
A.根充后第2天 B.根充3天后 C.根充1周后 D.根充2周后 E.根充1个月后
A.基托面积 B.牙槽嵴形态 C.基托与黏膜间的密合程度 D.唾液质量 E.黏膜厚度
A.下颌隆突 B.磨牙后垫 C.唇系带 D.牙槽嵴顶 E.舌系带
A.第一类 B.第二类 C.第三类 D.第四类 E.第五类
A.以牙合力比值决定 B.以缺牙数量决定 C.以牙周膜面积决定 D.以缺牙部位决定 E.以年龄决定
A.大于2mm B.1~1.5mm C.1.5~2mm D.不超过1mm E.以上均不对
A.下颌后退 B.下颌偏向一侧 C.前牙开牙合 D.前伸时脱落 E.侧向牙合非功能侧无接触
A.上颌前庭黏膜反折皱襞 B.腭小凹后2mm C.翼上颌切迹 D.以上都对 E.以上都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