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减少茶水等含鞣酸的饮料 B.口服小苏打,减少胃酸分泌 C.口服西咪替丁,减少胃酸分泌 D.减少红色肉类的摄入,减少肠胃负担 E.减少酸性食物的摄入,减少肠胃刺激
A.苯巴比妥 B.地西泮 C.吗啡 D.苯妥英钠 E.氯丙嗪
A.140/90mmHg B.130/80mmHg C.150/90mmHg D.135/85mmHg E.130/90mmHg
A.是最常见的氨羧螯合剂,可与多种金属形成稳定可溶的金属螯合物排出体外 B.化学结构、作用与依地酸相似,但促排铅的效果比依地酸好 C.为含有活性巯基(-SH)化合物,药物进入体内后可与某些金属形成无毒的、难解离的螯合物由尿排出 D.作用与二巯丙醇相似,但疗效高,不良反应较少 E.主要用于治疗锑、铅、汞、砷、铜等中毒。近来发现用该药口服治疗铅中毒有效
A.庆大霉素 B.吲哚美辛 C.红霉素 D.氯霉素 E.苯唑西林钠
A.碳酸锂 B.多塞平 C.氯氮平 D.氯丙嗪 E.帕罗西汀
A.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B.维拉帕米片 C.盐酸贝那普利片 D.硝普钠注射液 E.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
A.由于副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导致内脏平滑肌、腺体以及汗腺等兴奋,产生与毒蕈碱中毒类似的症状 B.由于交感神经与运动神经受到刺激,导致交感神经节及横纹肌兴奋性增加而引起的症状 C.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倦乏无力、烦躁不安、发热、失眠、震颤、精神恍惚、言语不清、惊厥、昏迷等 D.鼻出血、齿龈出血、咯血、便血、尿血及有贫血出血、凝血时间延长等症状 E.主要为上唇发绀、全身发紫、指端呈紫蓝色、全身寒战、四肢发冷等症状
A.发现药品质量问题 B.药品审批上市前风险评估 C.发现与规避假药流入市场 D.发现处方问题修改药典标准 E.发现药品使用环节的用药差错
A.增加新生儿畸形 B.增加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 C.增加母、婴在分娩时发生并发症与创伤的危险 D.增加巨大儿的可能性 E.增加患儿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