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大剂量青霉素注射 B.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 C.吸氧 D.注射糖皮质激素 E.气管切开
A.呼吸道传播 B.血液传播 C.接触传播 D.虫媒传播 E.消化道传播
A.阿拉明 B.多巴胺 C.645-2 D.苄胺唑啉 E.异丙肾上腺素
A.玫瑰色斑丘疹 B.单纯疱疹 C.瘀点、淤斑 D.脓疱疹 E.坏疽
A.肌注苯巴比妥 B.20%甘露醇静脉快速输入 C.注射山莨菪碱(654-2) D.立即气管切开 E.使用人工呼吸机
A.<6个月 B.6个月~2岁 C.3~5岁 D.6~10岁 E.11~15岁
A.对接触流脑病人的学生应医学观察7天 B.对上呼吸道感染、鼻咽炎等疑似病人给予足量磺胺药预防 C.全校学生接种流脑疫苗 D.发病学生所在班级全体学生注射病种球蛋白 E.流行期间减少集会,室内保持通风
A.青霉素 B.氯霉素 C.头孢类抗生素 D.磺胺类 E.环丙沙星
A.白细胞增多,蛋白升高,糖含量低 B.白细胞减少,蛋白升高,糖含量高 C.白细胞减少,蛋白正常,糖含量正常 D.白细胞增多,蛋白降低,糖含量高 E.白细胞增多,蛋白升高,糖含量正常
A.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对该菌敏感 B.人群易感性与抗体水平有关,体液免疫是抵抗病原菌的主要因素 C.通过阴性感染获得的特异性抗体效价高,可以防止再感染 D.病后免疫力不持久,抗体效价逐渐降低,可第二次患病 E.感染后可产生交叉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