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6次 B.3~7次 C.3~6次 D.1~2次 E.3~4次
A.DA(柔红霉素加阿糖胞苷) B.VDP(VCR加DNR加PreD. C.VAP(VCR加ADM加PreD. D.小剂量阿糖胞苷 E.维甲酸(RA.
A.M2 B.M1 C.M4 D.M2 E.M5
A.80% B.40% C.50% D.70% E.60%
A.慢粒时:NAP活性降低,而类白血病反应时则增强 B.化脓性感染时NAP活性增强,而病毒感染则无变化 C.急淋白血病NAP活性降低,而急粒则增强 D.慢粒病人急粒变时NAP活性增强 E.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NAP活性增强,PNH则降低
A.CD7与部分B淋巴细胞有交叉 B.对CD7的检测不敏感 C.CD7在T淋巴细胞的发育过程中出现较晚 D.CD7在T淋巴细胞的发育过程中出现早,但消失也早 E.CD7与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有5%~10%的交叉反应
A.核仁多为2~5个 B.核染色质呈细致网状,均匀分布 C.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可呈阳性且不被氟化钠抑制 D.可见白血病裂孔现象 E.胞质出现较多特异性颗粒
A.高尿酸血症 B.电解质紊乱 C.酸中毒 D.凝血异常 E.碱中毒
A.多急性起病 B.肝、脾、淋巴结肿大 C.多伴发皮疹 D.易急变 E.常规化疗效果不好
A.粒细胞酶活性随细胞的成熟而增强 B.淋巴细胞、浆细胞、幼红细胞均呈阴性反应 C.单核细胞为阴性反应,个别呈弱阳性反应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呈阴性反应 E.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为阴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