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触发活动是指动作电位后产生的除极活动,也称为后除极 B.若后除极的振幅增高并抵达阈值,便可引起反复激动 C.触发活动多发生于动作电位的2相 D.触发活动亦可导致持续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E.可见于局部出现儿茶酚胺浓度增高、心肌缺血再灌注、低血钾、高血钙及洋地黄中毒时
A.利多卡因 B.普鲁卡因胺 C.食管调搏超速抑制 D.电复律 E.胺碘酮
A.异位心搏与前一次心搏的联律间期不固定 B.各异位心搏的联律间期相差≥0.11秒 C.异位心搏之间的间距相等或成倍数关系 D.常可见室性融合波或房性融合波 E.异位心搏与前一次心搏的联律间期常常固定
A.令患者运动可促进房室传导,使房扑的心室率成倍数加速 B.房扑时心室率极不规则 C.房扑具有不稳定倾向 D.房扑可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E.按摩颈动脉窦可终止心房扑动
A.室性期前收缩 B.房性期前收缩 C.结性期前收缩 D.第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E.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A.V1、V2导联呈,rsR图形 B.V5、V6导联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 C.ORS时限≥0.12秒 D.ORS时限≤0.12秒 E.V5、V6导联R波变大顶部有切迹
A.α(慢)径路传导速度慢而不应期长 B.β(快)径路传导速度快而不应期短 C.正常窦性冲动沿快径路下传 D.α(慢)径路传导速度快而不应期短 E.β(快)径路传导速度快而不应期长
A.可出现融合波 B.QRS波增宽 C.可发展为心室颤动 D.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的机制是触发活动 E.左后分支室性心动过速占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大多数
A.心律绝对不齐 B.心音强弱不等 C.可以听到第三心音 D.心率小于脉率 E.心电图P波消失,代之以f波
A.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B.正常心电图 C.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4:1传导) D.心房颤动 E.心房扑动(4:1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