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合用或先后序贯使用时药物效应强度的变化 B.研究药物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变态反应、继发性反应等不良反应 C.评价新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对上市药品的再评价,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察等 D.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 E.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
A.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B.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或抗惊厥类药物 C.弱阿片类药物,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D.强阿片类药物,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E.强阿片类药物,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抗惊厥类药物
A.LDL-C<2.60mmol/L B.LDL-C<2.07mmol/L C.LDL-C<4.14mmol/L D.LDL-C<2.18mmol/L E.LDL-C<3.37mmol/L
A.出生~1个月 B.1~6个月 C.6个月~1岁 D.1~2岁 E.2~4岁
A.昏迷 B.谵妄 C.惊厥 D.肌纤维颤动 E.瘫痪
A.头孢呋辛 B.左氧氟沙星 C.环丙沙星 D.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依替米星 E.阿奇霉素+头孢呋辛
A.可卡因 B.异烟肼 C.麦角胺 D.苯妥英钠 E.泼尼松
A.嘌呤核苷酸互变抑制剂 B.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肿瘤药 C.鞘内注射简便、易行、无风险 D.每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2mg,一日1次,5日为一疗程 E.可致口腔炎、口唇溃疡、消化道溃疡和出血等不良反应
A.塞来昔布 B.阿司匹林 C.萘丁美酮 D.氯诺昔康 E.双氯芬酸那
A.由于副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导致内脏平滑肌、腺体以及汗腺等兴奋,产生与毒蕈碱中毒类似的症状 B.由于交感神经与运动神经受到刺激,导致交感神经节及横纹肌兴奋性增加而引起的症状 C.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倦乏无力、烦躁不安、发热、失眠、震颤、精神恍惚、言语不清、惊厥、昏迷等 D.鼻出血、齿龈出血、咯血、便血、尿血及有贫血出血、凝血时间延长等症状 E.主要为上唇发绀、全身发紫、指端呈紫蓝色、全身寒战、四肢发冷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