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壶腹嵴 B.视觉系统 C.触觉感受器 D.本体感受器 E.椭圆囊斑和球囊斑
A.旋前、旋后各30° B.旋前、旋后各45° C.旋前、旋后各60° D.旋前60°、旋后45° E.旋前45°、旋后60°
A.座位宽度 B.座位长度 C.座位高度 D.靠背高度 E.扶手高度
A.无需矫正姿势 B.侧弯原则 C.屈曲原则 D.伸展原则 E.屈曲或伸展原则
A.防止卧床并发症,对残存肌力或受损平面以上的肢体进行肌力和耐力训练 B.进一步改善和加强患者残存功能,训练各种转移能力、姿势控制及平衡能力 C.尽可能使患者获得独立生活活动能力 D.应尽早开始站立和步行训练 E.及时配戴适当的下肢矫形器使截瘫患者重获站立及行走功能
A.肺活量 B.用力肺活量 C.补呼吸气量 D.功能性残气量 E.最大自主通气量
A.小脑性共济失调 B.感觉性共济失调 C.手足搐搦 D.舞蹈样运动 E.铅管样强直
A.异常步态的目测分析法 B.关节活动度评 C.Brunnstrom分级法 D.步速的测量 E.等速运动肌力查检法
A.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B.认知障碍康复训练 C.物理因子对症治疗、轮椅训练,辅助器具应用 D.言语、吞咽功能训练康复治疗 E.综合康复训练
A.包括机械感受和本体感觉刺激 B.在头皮上记录到的电活动的真实平均值 C.弥补了个体之间由于头颅大小不同所导致的距离的差异 D.能检测和采集到空间梯度 E.远场记录中记录电极的同等移动对皮质及皮质下反应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