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mg/m3 B.20mg/m3 C.30mg/m3 D.50mg/m3
A.植被覆盖度 B.侵蚀类型区 C.年风蚀厚度 D.侵蚀模数
A.<15μg/L B.<20μg/L C.<25μg/L D.<30μg/L
A.主观观感评价为主,以客观的美学评价为辅 B.客观的美学评价为主,以主观观感评价为辅 C.对比分析评价为主,以对称调和评价为辅 D.对称和调和分析评价为主,以对比分析评价为辅
A.评价影响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影响的显著性,以决定行止 B.评价生态影响的敏感性和主要受影响的保护目标,以决定保护的优先性 C.评价资源和社会价值的得失,以决定取舍 D.评价项目建设生态破坏的程度,以决定其重点保护程度
A.现场调查法 B.水文手册查算法 C.物理模型法 D.土壤侵蚀及产沙数学模型法
A.一般将400m以内距离作为前景,为极敏感 B.景观的相对距离与景观物体量大小、色彩对比等因素有关 C.从对视觉的冲击来看,一般观察或视见时间>60s者,可为极敏感 D.环境与景观的对比度,如形体、线条、色彩、质地和动静的对比度越高,景观越敏感
A.生态影响评价的图件需由正规比例的基础图件和评价成果图件组成 B.3级评价项目要完成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关键评价因子的评价成果图 C.2级评价项目要完成土地利用现状图、植被分布图、资源分布图等基础图件和主要评价因子的评价和预测成果图,上述图件要通过计算机完成并可以在地理信息系统上显示 D.1级项目除完成上述图件和达到上述要求以外,要用图形、图像显示评价区域全方位 的评价和预测成果
A.确定景观敏感性识别基础 B.做景观保护措施的研究 C.确定视点 D.确定景观美感程度
A.湖泊中总磷与叶绿素a和透明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B.磷浓度增加1倍,叶绿素浓度增加近2倍 C.该方法简便,广泛应用于评价湖泊营养状况 D.湖水过于浑浊(非藻类浊度)或水草繁茂的湖泊,Carlson指数也同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