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30岁为主 B.2~10岁儿童 C.青少年 D.老人 E.免疫功能低下者
A.寻常疣 B.扁平疣 C.传染性软疣 D.跖疣 E.尖锐湿疣
A.中药 B.口服核苷类抗病毒药 C.免疫调节剂 D.外用药物和物理治疗 E.系统药物治疗
A.皮损消退后2周,疼痛持续存在者 B.皮损消退后6周,疼痛持续存在者 C.皮损消退后8周,疼痛持续存在者 D.皮损消退后12周,疼痛持续存在者 E.皮损消退后4周,疼痛持续存在者
A.躯干 B.四肢 C.生殖器部位 D.头皮 E.皮肤、黏膜交界处
A.圆形灰黄角化片块,中央凹陷,较软,表面粗糙无皮纹 B.半球形丘疹,表面蜡样光泽,中央有脐凹,内含乳白色干酪样物质 C.红斑基础上簇集状水疱,伴疼痛 D.皮肤、黏膜发生局限性群集性水疱 E.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疱疹样损害
A.人群普遍易感 B.直接接触传播 C.性接触传播 D.公共设施传播 E.多累及儿童、性活跃人群、免疫功能低下者
A.伐昔洛韦每次500mg,每天1次口服,6~12个月 B.伐昔洛韦每次500mg,每天1~2次口服,疗程5天 C.伐昔洛韦500mg,每天2次口服,疗程7~10天 D.静脉注射膦甲酸40mg/kg,每8~12小时1次,连用2~3周 E.阿昔洛韦5~10mg/kg,每8小时静注1次,疗程5~7天
A.粪-口途径传播 B.呼吸道 C.消化道 D.性接触 E.血液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