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急性左心衰竭 B.急性支气管哮喘 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D.急性心肌梗死 E.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A.继续除颤 B.静脉使用胺碘酮 C.静脉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D.胸外按压 E.继续监测生命体征 F.无需治疗,密切观察
A.在放射环境中消耗的时间要减至最少,必要时轮换作业 B.保持与放射源最大距离 C.只要有可能,就应充分利用屏蔽防护 D.离开污染区时,不需要接受体表和衣服的污染监测 E.可以在污染区内吃、喝和抽烟
A.一般要求 B.眼晶体防护 C.甲状腺防护 D.应急人员返回导则 E.骨髓防护
A.对已控制出血的患者,静滴平衡盐液,维持平均动脉压70mmHg左右,迅速转送至医院 B.若合并有颅脑损伤,为保证脑组织有足够血液灌流,收缩压应控制在100mmHg以上 C.对未控制出血的患者,给予限制性补液 D.对未控制出血的患者,迅速给予大量平衡盐液静脉输入 E.在短途转送医院过程中,应着重补充有限的液体维持机体基本需要,而不以恢复正常血压为复苏目标
A.气道阻塞 B.昏迷(意识不清) C.严重头部创伤但清醒 D.超过50%Ⅱ~Ⅲ度皮肤烧伤 E.须用止血带止血的血管损伤
A.使伤者尽早脱离危险地点 B.对发生心脏骤停的伤者实施心肺复苏术 C.对昏迷伤者,应防止窒息 D.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及时液体复苏,对未控制出血的创伤性休克患者应积极(正压)液体复苏 E.变开放性气胸为闭合性气胸
A.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B.突发事件的监测与预警;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 C.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技术和监测机构及其任务 D.突发事件的分级和应急处理工作方案;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E.突发事件预防、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
A.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 B.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 C.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 D.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 E.其他影响公共健康者
A.单相波除颤仪,首次360J,双相波除颤仪,首次300J B.单相波除颤仪,首次300J,双相波除颤仪,首次360J C.单相波除颤仪,首次360J,双相波除颤仪,首次200J D.单相波除颤仪,首次200J,双相波除颤仪,首次300J E.单相波除颤仪,首次200J,双相波除颤仪,首次250J F.单相波除颤仪,首次200J,双相波除颤仪,首次360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