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口咽管 B.经口气管插管 C.食管-气管联合导气管 D.喉罩 E.经鼻气管插管 F.气管切开术
A.按压部位在胸骨下段相当于两乳头连线的中间 B.按压部位在胸骨中段 C.按压深度成人4~5cm,按压与放松的比例各占50% D.按压频率为80~100次/min E.按压放松时手不能离开胸部,要使胸部充分回弹
A.保持呼吸道通畅 B.脱离现场,转移至下风向 C.立即给予催吐 D.立即脱去被污染衣物,清洗污染的皮肤 E.重症患者转运,事先通知医院做好接诊准备
A.监护床单元∶医师∶护士=1∶(0.8~1)∶(2.5~3) B.监护床单元∶医师∶护士=1∶(1~1.2)∶(3~3.5) C.监护床单元∶医师=1∶(0.8~1);监护床单元∶护士=1∶2 D.监护床单元∶医师∶护士=1∶0.8∶2 E.监护床单元∶医师=1∶(1~1.5);监护床单元∶护士=1∶(2.5~3)
A.首先使遇难者脱离险境并迅速对伤情做出正确判断与分类 B.首先抢救遇难者 C.不必要对伤情立即做出判断 D.急救时不需要按轻重缓急处理 E.对生命垂危患者先转运再实施紧急抢救
A.气道阻塞 B.昏迷(意识不清) C.严重头部创伤但清醒 D.超过50%Ⅱ~Ⅲ度皮肤烧伤 E.须用止血带止血的血管损伤
A.影响公众心理,引发社会动荡 B.致病力强 C.可造成失能或者死亡 D.有传播性 E.可造成流行
A.转运过程中工作人员均需要用三级防护 B.转运过程中工作人员均需要用一级防护 C.防护物品不包括防护鞋、防护镜 D.转运患者后,救护车内可用含5000mg/L过氧乙酸水溶液按8ml/m气溶胶喷雾消毒空气与车表面 E.工作人员隔离进行医学观察2周
A.不造成远侧脉搏消失的肌肉和骨骼损伤 B.多发骨折 C.严重烧伤 D.椎骨受伤(除颈椎之外) E.<20%的<Ⅱ度烧伤,且不伤及外生殖器
A.现场评估 B.责权到人 C.清创缝合 D.安排转送 E.指挥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