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泼尼松1mg/kg B.环磷酰胺 C.雷公藤治疗 D.甲泼尼龙 E.吲哚美辛治疗
A.表示药物进入人体循环的速率 B.与药物的剂型无关 C.不受服药时间的影响 D.同一药物的不同剂型,生物利用度不同 E.同一制剂的生产工艺不同,生产厂家不同,但生物利用度相同
A.BR B.AR C.CR D.CP E.GR
A.合理使用药物涉及医护人员、患者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B.选药要有明确的指征 C.联合用药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D.护士应该正确进行药物治疗,督促患者遵医嘱用药 E.患者不需要接受正确的药物治疗教育
A.160~170℃×120min以上、170~180℃×60min以上或250℃×45min以上 B.170℃×120min、180℃×60min或250℃×45min C.160℃×120min、170℃×60min或250℃×45min D.121℃×30min、121℃×60min或116℃×120min E.121℃×15min、121℃×30min或116℃×40min
A.聋哑儿 B.佝偻病 C.牙齿黑染 D.骨骼脱钙和生长障碍 E.骨骼和骨干过早闭合
A.硝普钠 B.肼曲嗪 C.氯沙坦 D.可乐定 E.阿米洛利
A.可分为病源性和药物源性监测 B.我国采用重点医院监测和重点药物监测系统相结合 C.集中监测系统通过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可对药物不良反应全貌有所了解 D.病源性监测是以疾病为线索,了解某一疾病或几种疾病用药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E.药物源性监测是以药物为线索,对某一种或几种药物的不良反应的监测
A.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B.莫西沙星 C.美罗培南 D.万古霉素 E.米诺环素
A.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的缓急、轻重程度 B.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的部位、持续时间 C.是否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停药 D.是否应药物不良反应延长住院期限 E.药物与疾病间和其他异常行为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