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能遵循简短的指令; B.如果反复给较轻的无意义声音,小儿会产生厌烦感; C.对不同的语调(生气,有好)做出不同的反应; D.可对名字和不作出反应; E.辨认日常生活中常用词。
A.间断性的每3s闪烁一次绿灯; B.黄灯; C.间断性的每3s闪烁一次黄灯; D.绿灯; E.红灯。
A.自己认为不需要选配助听器,少数是使用以后发现噪声放大超过了所听到的言语声而放弃选配; B.可以听懂大声谈话,但在集体谈话或有背景噪声的情况下就会感到困难; C.可以在近距离听到大的声音或谈话,甚至可以辨别环境噪声或元音,但不能察觉辅音; D.已经不能仅仅依靠听力与他们交流了,多需要唇读的帮助; E.具有足够的残余听力,并使用听觉反馈来学习或保持自己的言语能力,所以助听器对他们会有很大的帮助。
A.42%; B.38%; C.43%; D.36%; E.47%。
A.反射; B.折射; C.散射; D.衍射; E.驻波。
A.40~50DBHL; B.45~55DBHL; C.50~60DBHL; D.50~70DBHL; E.55~65DBHL。
A.≥20dB B.≥5dB C.≥0dB D.≥10dB E.≥40dB
A.耳痛; B.听力减退及耳鸣; C.耳漏; D.眩晕。
A.听阈是能够引起听觉的最小有效声压级 B.在规定的条件下,受试者对测试中给予的多次刺激信号,能察觉全部的最小声音强度 C.在规定的条件下,受试者对测试中给予的多次刺激信号,能察觉一半以上的最小声音强度 D.纯音听阈是测试听敏度的、标准化的主观行为反应测听,包括纯音气导听阈测试和骨导听阈测试
A.可以根据病人的听力损失情况更好地调整助听器的放大性能 B.多通道压缩为非线性放大 C.保证了每个频段的补偿更有针对性 D.对每个频带都能进行独立调节 E.频带只是声信号频谱上的一段频率,并不能保证其能进行独立的信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