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经过适当培训的人力资源 B.充足的经济支持 C.人群健康意识的提高 D.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善 E.医疗福利制度的改进
A.脏壁中胚层 B.轴旁中胚层 C.表面外胚层 D.神经外胚层 E.表面外胚层与神经外胚层间的黏着物
A.任何一种疾病都可找到形态的或化学的改变 B.从生物和社会结合上理解人的疾病和健康 C.不仅关心患者的躯体,而且关心病人的心理 D.实现了对患者的尊重 E.对健康、疾病的认识是片面的
A.治疗技术 B.医疗设备 C.规章制度 D.医德医风 E.经济效益
A.视神经 B.视交叉 C.视束 D.视放射 E.视中枢
A.球差 B.慧差 C.像散 D.场曲 E.畸变
A.角膜薄翳 B.角膜斑翳 C.角膜白斑 D.粘连性角膜白斑 E.角膜葡萄肿
A.如此不平衡的饮食规划,戕害健康是理所当然的 B.健康是第一位的,没有了健康,任何事情都等于零 C.医师为了让林某达到减肥的目的,不顾病人的健康 D.目前没有任何医学证据证明酵母菌会影响健康 E.为了身材好看,可以拒绝摄食酵母菌
A.1949年 B.1956年 C.1981年 D.1991年
A.20世纪50年代西欧研制的药物"反应停",既可以抑制孕妇的妊娠反应,又可以对胎儿有致畸作用 B.医学科研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是对研究对象能动的反映 C.医学模式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 D.医学科研道德是医学科研的动力源泉 E.医学科学与医学道德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