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额骨 B.蝶骨 C.上颌骨 D.颧骨 E.鼻骨
A.干燥设定温度低 B.干燥组件湿度大 C.定影液疲劳 D.水洗不足 E.水洗温度低于常温
A.使用超重T2加权,即长TR、长TE B.不需使用脂肪抑制技术 C.层厚3~4mm D.使用呼吸门控 E.检查当日早禁食、禁水
A.常规为横断位、矢状斜位和冠状位 B.矢状斜位扫描在冠状面上定位 C.横断位相位编码方向取LR D.矢状斜位相位编码方向取CC E.冠状位相位编码方向取LR
A.肺野内带纹理可见 B.心脏边缘边界锐利 C.膈肌以上肺野及两侧肋膈角,均应包括在照片内 D.锁骨与第四后肋重叠,肺尖显示充分,胸锁关节左右对称 E.肩胛骨投影于肺野以外
A.X线影像是二维图像 B.X线摄影体位选择的价值,在于被检部位或病变的显示 C.对处于组织边缘部位的病变,应取正位与侧位对照 D.当病变部位与常规体位不一致时,可透视下转动不同体位 E.X线诊断是用三维空间的组织结构解释二维平面的影像
A.适用表面线圈或体线圈 B.横轴中心对准脐和耻骨连线 C.常规选用横断位及冠状位和矢状位 D.选用SE、FSE、FSPGR等 E.层厚:6~8mm
A.脉冲序列:SE、TSE、STIR、TFE等 B.采集模式:3D~2D,MS C.重建矩阵:256×256,512×512 D.NSA:2~4次 E.层厚:5~8mm
A.出现在图像中高、低信号差别大的两个组织的界面 B.像素尺寸范围内的组织信号被平均归为一个数值 C.相邻两个像素间原本连续的解剖结构由于信号的平均发生截断不连续 D.像素尺寸越大,相邻像素间所产生的截断差别越大 E.表现出肉眼可见的明暗相间的条带
A.增加NEX B.降低BW(带宽) C.增大体素体积 D.延长TR E.缩短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