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背伸0°~15° B、背伸20°~30° C、背伸10°~35° D、腕关节中立位 E、屈曲10°~30°
A、保持身体平衡 B、减少下肢承重 C、代偿畸形 D、缓解痉挛 E、改进步行功能
A、促进肌力恢复 B、改善关节活动度 C、保持握力功能 D、便于手腕活动 E、促进感觉功能恢复
A、稳定作用 B、固定作用 C、矫正作用 D、代偿作用 E、支撑作用
A、骨折 B、烧伤 C、严重骨质疏松 D、周围神经损伤 E、肌腱挛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