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某设备工程项目,业主与设备监理公司签订了监理服务合同。合同约定监理服务范围包括:
(1)A厂承包的主机设备和2台压力容器设备的制造和安装;
(2)B、C、D三厂家分别承包的6台辅机设备的制造和安装;
(3)E公司承包的联合调试。
设备监理公司任命了该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总监理工程师在第一次项目监理机构全体成员会议上布置了下列工作:
第一,由总监理工程师主持编写本项目设备安装、调试的监理计划;授权总监理工程师代表主持编制主机设备、压力容器设备和辅机设备制造的监理计划,并全权负责制造过程中付款的审核与签认等事宜。
第二,组建驻A厂、B厂、C厂及D厂共四个监理组组成的项目监理机构。
第三,要求各监理组组长依据下列文件着手编制驻厂监理细则。
(1)已批准的监理计划;
(2)制造和安装、联合调试合同及其附件等文件;
(3)承包商的履约保函;
(4)有关法规、标准;
(5)监理单位的要求;
(6)数据记录的格式;
(7)各见证点的见证方法。
事件2:驻A厂的监理人员发现,由于该厂生产能力不足,把主机设备关键零部件交给了F厂加工,F厂又把铸、锻、热处理等关键工序委托给了其他单位加工。由于合同约定主机设备及压力容器设备的关键零部件加工不得转包、分包,于是,总监理工程师代表将该情况及时报告了总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征得业主同意后,当即给A厂下发停工令,责令整改。
事件3:A厂接到总监理工程师的停工令后,及时与业主进行了协商,业主同意其将一台压力容器设备的制造分包。设备监理工程师在对该压力容器设备分包商的资质进行审核时,发现其制造许可证已经过期。

事件1中,总监理工程师给总监理工程师代表的授权是否妥当?说明理由。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5.问答题

某600MW机组电厂建设项目业主通过招标,与某承包商签订设备安装调试合同,同时委托某检测中心对承包商安装调试的设备进行第三方检验检测,委托某设备监理公司对设备安装调试和检测过程实施监理。承包商按合同约定将其中的系统管线绝热防腐工程和控制系统安装工程分别分包给两家公司。在安装调试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监理机构在对承包商提交的“设备安装技术方案和安装措施”文件进行审核时发现,该文件是承包商在某地300MW机组电厂建设项目中使用的文件,只是更换了项目名称。承包商对此解释说:“该电厂建设项目,其生产技术路线与300MW机组电厂建设项目基本一样”。
事件2:监理机构在对检测中心使用的检测仪器进行审核时发现,其中某检测设备的检测能力不足,无法满足某项检测项目的要求。检测中心负责人表示:“我们是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监理公司无权对我们的检测能力进行审核”。
事件3:在发电机组的汽轮机部件到达现场时,监理机构按合同约定派出设备监理工程师参加开箱检验。在检验过程中,设备监理工程师因工作需要离开了现场,返回现场时,开箱检验活动已经完成。在检查了开箱检验记录后,该设备监理工程师在记录上签字确认。
事件4:在汽轮发电机组的联轴器安装过程中,设备监理工程师发现,承包商采用“双表法”而没有按照已审核的“设备安装技术方案和安装措施”文件中规定的“采用激光对中仪进行对中找正”要求进行找正。承包商项目负责人表示:设备安装中的“双表法”工法也能保证安装质量。
事件5: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因控制系统安装单位的原因,致使管线绝热防腐工程施工单位停工,并造成停工损失。承包商按合同约定向监理机构提交索赔报告向业主索赔。

在事件4中,监理机构为什么不能接受承包商项目负责人的解释?监理机构应如何处理?
8.问答题

某设备监理公司承担了业主委托的某成套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和调试全过程的监理服务。鉴于该工程监理工作难度大,监理公司聘请了一位国内权威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在监理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为确保“监理计划”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总监理工程师授权聘请的权威专家主持编写相应的“监理计划”。
事件2:在第一次工作例会上,业主强调监理工作的质量是该成套设备能否成功运行的关键,要求设备监理单位承诺必须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事件3:由于业主将项目分为三个标段平行发包,监理机构为便于现场协调,要求其中一承包商针对整个成套设备项目编制总进度计划。
事件4:该成套设备项目设计、制造过程中,承包商提出了改变制造工艺的合同变更要求,总监理工程师在权威专家的协助下,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及时批复了承包商提出的合同变更申请。
事件5:在成套设备安装过程中,设备监理工程师发现承包商按业主要求采购的某品牌密封材料复检不合格,要求承包商退货,但承包商以业主指定采购为由,拒绝退货和采取相关措施。双方僵持不下,导致延缓了工程进度。业主认为工程进度延缓是由于设备监理工程师工作不力造成的。

事件2中,业主要求“设备监理单位承诺必须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是否正确?说明理由。从业主项目风险管理的角度看,委托监理的行为属于哪种风险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