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汉朝和唐朝的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可到达()

A、印度半岛南端和波斯湾
B、马来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C、非洲东海岸和地中海沿岸
D、大秦和埃及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单项选择题表明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直接意义超出本国范围的是:()

A充分展现了印度人民英勇抗击殖民者的决心和勇气
B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迫使其改变统治策略
C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英国对亚洲其他地区的侵略行动
D改变了亚洲殖民统治的格局

2.单项选择题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
B、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
C、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发展
D、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矛盾尖锐

3.单项选择题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
C、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完成
D、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4.单项选择题1953一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发展,其表现是()

A.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全党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整风运动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5.单项选择题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到1952年底,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中国人民完成的两大任务是:()

A、进一步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并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B、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巩固新中国政权,恢复国民经济
D、完成土地改革运动,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6.单项选择题1948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说:“国民党内弥漫腐化和反动势力,已是尽人皆知”,“我现在主要担心的是通过对他们(指民盟等民主力量)的鲁莽迫害,政府将进一步使自己丧失名誉”。当时司徒雷登的实际对华立场是()

A、仍然不放弃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B、开始倾向于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C、建议美国政府放弃对国民党的支持
D、希望由其他党派来取代国民党

7.单项选择题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中不包括:()

A、日本侵略军战线拉得过长
B、抗日根据地严重威胁日本侵略军后方
C、太平洋战争牵制日军兵力
D、中国人民抗日力量还需要长期的积累

8.单项选择题1791年宪法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成果,该宪法:()

A、规定法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B、规定法国为共和制国家
C、确立了无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
D、是各革命派别一直严格遵循的纲领

9.单项选择题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又包含着隐患。主要是指()

A.面临封建势力疯狂反扑
B.缺乏政治、经济和思想上的牢固基础
C.外国侵略势力准备武装干涉
D.一系列军事行动中太平军人员伤亡惨重

最新试题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革命呈现出了哪些新面貌?

题型:问答题

《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凡以不诚实的方法取得物的占有的,由长官委任仲裁员三人处理之,如占有人败诉,应返还所得孽息的双倍”上述规定体现了()。

题型:单项选择题

吴宗国在《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指出:到洪、宣之世,内阁大学士身兼部职,阁权渐崇。由于宫廷的禁例和大臣理事的规矩,皇帝无法随时召唤近在咫尺的内阁大臣,皇帝和阁员之间难以随时配合。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在明代是由宦官实现的。清朝吸取明朝的教训,严禁宦官擅权。于是,雍正帝选调内阁大学士等官“日值禁廷,以待召见”,形成了军机处制度。据此可知清代政治形态相比于明代的进步之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美国宪法第27修正案明订,任何改变国会议员薪水的法律都必须在下届议员选举后才能生效。下列对“议员薪水”的解读正确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谢益显在《完整掌握国家主权概念》一文中指出:近二十年来的战争与冲突更多地发生在一国之内,如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卢旺达种族大屠杀等等,这些违反人道、有悖人类文明通识的行为日益成为维和行动的对象。在这个意义上说,维和行动成为一种超国家主权的国际行为,国家主权概念在理解上发生了改变。事实上,国家主权概念的变动,还发生在更广泛的国际事务领域。随着经济全球化走向深入,国际贸易需要在一个多边协商的框架下实现共赢;互联网冲破了文化的边界;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等,都需要人类共同面对,往往不是一个主权国家所能独立解决的。可以说,一国的决策或会引起全球的连锁反应,相应的,决策的出台就需要在全球背景下进行思度与考量,“主权让渡”概念浮现出来。有关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万历时王世懋在《二酉委谭摘录》中说:“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因而他戏称景德镇为“四时雷电镇”。材料反映()。

题型:单项选择题

1919年,鲁迅在《药》发表后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题型:问答题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1921年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用劳工。粮食税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表明()。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中国近代以来,一直存在着国民素质与民主政治的关系问题的争论。梁启超强调:“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孙中山则主张:“许多人以为中国不适用民主政府,因为人民知识程度太低。我不信有这话,……人民是民国的主人,他只要能指定出一个目标来,象(像)坐汽车的一般。至于如何做去,自有有技能的各种专门人才在。所以,人民知识程度虽低,只要说得出‘要到那里’一句话来,就无害于民主政治。”——摘自梁启超<论新民为今曰中国第一急务》《孙中山文集·关于民主政治》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探讨国民素质与民主政治的关系。(说明:可以就材料中某一观点进行探讨,也可以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题型:问答题